•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1 16:37:40 股吧网页版
李世鹏:解码深圳低空经济的“先行密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低空经济风起云涌,深圳作为先行者,其经验备受瞩目。

  近日,在第三届低空(苏州)产业创新生态大会暨2025数字低空大会举办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世鹏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总结了深圳领跑的三大经验。

  李世鹏谈到,低空经济本质是地面交通的“向上”维度延伸,而非传统航空的简单下沉,其发展必须跳出固有思维。

  另外,低空经济需要依托数字化手段构建全新管理体系,并严格遵循分阶段规划、分级管理的科学路径。低空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绝对底线。对于低空投资热潮的起伏,他认为符合新事物发展规律,长期价值投资者需聚焦核心材料等基础领域。

  具备区域性特征

  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走在国内前列,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以向外输出的?

  李世鹏:深圳发展低空经济的经验在于:一是政府认知到位、推动政策实施早,率先建设低空智能基础设施。

  二是应用场景驱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开发低空空域对于拓展人类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并且当时已经有美团无人机、顺丰丰翼等这样的低空物流企业进入常态化运行。

  三是制度体系保障。深圳市政府通过《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对这一领域的规范,并设立了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及产业协会,配套飞行补贴等专项政策,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行示范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展低空经济有哪些方法论可以提炼的么?

  李世鹏: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低空经济是地面交通向上维度的延伸,而非传统航空领域简单向下拓展。一方面,低空经济具有规模化的特性,而地面交通体系恰恰在大规模交通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善体系。

  另一方面,低空经济与地面交通一样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由于低空经济活动通常在城市内部进行,运行管理模式更贴近地方交通属性,与民航的大规模、跨省跨市的长距离运输不同。

  因此,低空经济的发展,是个跨领域的新生事物,很多观点和管理模式需要改变。我们仍可借鉴传统航空的一些经验,但是低空经济必须依托新型的数字化手段进行建设。若不实现这一转变,技术与理念层面均易与传统航空产生冲突。

  需分阶段规划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是否存在着各地一哄而上、期望过高的情况。应如何让低空经济更好遵循产业规律发展?

  李世鹏:关于“一哄而上”的现象,务实来说,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必须与本地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逐步实现,避免制定过于宏大的计划。以深圳实践为例,深圳日飞行量已超过1万架次,这意味着必须部署与之适配的管理系统。同时基础设施规划应具备前瞻性理念,所做的基础设施需要考虑到下一阶段10万架次的飞行量,但也不应过度超前。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低空经济需要分级管理,与基础设施匹配的标准也应分级。我们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提出五个阶段的概念,其核心指标在于一个城市能同时支撑的飞行器的数量。例如百架次量级需匹配相应基础性设施规格,而万架次、十万架次乃至百万架次等不同阶段规模,均可通过科学测算实现基础设施规划。

  科技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不同级别的管理系统也对应不同的技术要求、资源要求和建设周期要求,我们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既要避免揠苗助长、欲速不达,又要避免削足适履、限制发展。

  安全是低空经济的底线

  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安全肯定是第一要位,你认为该如何保证飞行安全?如何理解低空经济的“安全”两字?

  李世鹏:实际上,低空飞行的安全保障与传统民航有所不同。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传统民航的安全保障体系逻辑相对简单,只有满足净空假设的飞行条件和适合的气象条件,飞机才会起飞;否则,不予起飞。

  但低空飞行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复杂得多。首先,由于低空飞行规模化的特性,大部分低空飞行器都在城市空域中,在楼宇间飞行,不存在净空假设,这意味着低空飞行几乎从一开始就处于充满挑战的环境之中。此外,城市中楼宇的分布会带来许多复杂多变的情况,电磁环境也十分复杂。最重要的是,在城市低空飞行时,几乎任何地面都可能有人或车辆。低空飞行必须要考虑到对地面的影响,规划航线时必须确保安全,把对地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除了以上低空飞行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技术难题的突破也与低空飞行安全紧密相关。监测是当前遇到的最大的技术瓶颈,现有的对安全的要求是能在低空飞行空域中监测到所有飞行器,然而低空飞行器尺寸的差异性极大,这就对监测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我们调研的单一技术都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需要多种技术的融合。如果这一瓶颈无法突破,则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低空经济融资浪潮兴起,今年似乎不像去年那么火热,你是否认为行业的融资热潮已经过去,还有哪些领域值得投资人关注?

  李世鹏:我认为这其实符合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开始大家都会蜂拥而上,若发展速度未达预期,短期投资者便会选择离开,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低空经济并不是一件可以追求短期快速回报的事情,虽然存在一些可以实现“短平快”收益的机会,但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耐心等待。对于那些看好长期发展的投资者来说,持续的投资是必要的。个人认为目前具体的投资机会聚焦于与飞行器、低空飞行、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