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端高温天气席卷欧洲大陆,空调、热泵等原本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家用电器,正悄然改变部分欧洲家庭的消费结构。记者近期在欧洲多地走访时发现,欧洲居民对制冷产品的需求正在悄然上升。
今年夏季,欧洲多国遭遇高温天气。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公报,西班牙南部气温一度飙升至46摄氏度,法国刚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的一天。7月初,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波黑等多国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国也进入“炙烤模式”。
与气温飙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空调普及率依旧远低于其他地区主要经济体。高电价、租房比例高、节能环保理念根深蒂固,令不少家庭至今仍靠风扇或遮阳帘度夏。即便在巴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地铁等公共交通配备空调的情况也不常见。
愈加频繁的高温天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正推动改变这一传统现象。记者在德国斯图加特一家连锁电器卖场看到,多款空调机型贴出“售罄”标签。“欧洲开始真正需要空调了。过去,空调被视为奢侈品,现在成了不少家庭的生活刚需。”德国空调安装商马克·施密茨说,他的订单已排至8月底。
空调“闯入”欧洲家庭,并非只靠气温升高,更是一场观念与现实的博弈。
在柏林近郊,记者探访了一处上世纪中叶建成的老旧居民区。7月初午后,气温逼近36摄氏度,楼道闷热仿佛蒸笼,不少住户仍靠风扇和遮阳帘艰难应对酷暑。“装空调太贵了,而且也不环保。”居民马库斯说。
记者了解到,德国一台1.5匹空调的售价介乎600至800欧元,但安装费用超过1500欧元,而且须经过物业审批,手续繁琐。对众多租房者而言,安装空调不仅要获得房东许可,搬家时还需恢复原状,无形中抬高了空调使用门槛。
欧洲大量老旧建筑缺乏空调预设管道,也成为推广难题。出于建筑立面保护考虑,许多历史建筑禁止安装室外机。即便完成安装,后续使用产生的高昂电费也不容忽视。柏林居民马库斯打趣道:“开三个月空调的钱,够给孩子报半年足球班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整个欧洲仅有约20%的家庭配备制冷设备,英国为5%,德国仅3%。当酷暑日益常态化,空调缺位开始激起关于“气候公平”的讨论。
“普通民众正被迫在酷暑中煎熬,而精英阶层早已享受凉爽。”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政府无所作为,呼吁法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安装空调。德国环境部长卡斯滕·施耐德也坦言:“富人可以选择买空调、去外地避暑,但低收入人群却只能硬扛,而他们才是最需要保护的人。”
环保理念、住房结构、消费能力与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正在撬动欧洲市场对节能高效、高性价比家电的需求大门。一场围绕“如何在高温中实现绿色生活”的变革,正在悄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