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1 17:09:20 股吧网页版
AI会成为科学发现的同道者,还是只是统计上更聪明的螺丝刀?
来源:财联社

  WAIC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论坛:2025年7月26日-28日上海世博中心

  展览:2025年7月26日-29日上海世博展览馆

  在人工智能迅速跨越大模型与智能体阶段的浪潮中,科学研究正面临一次或许足以载入史册的范式转折。

  菲尔兹奖得主陶哲轩曾在谈及AI与数学的关系时说:“AI和菲尔兹奖的距离,只差一个研究生了。”这既像是一句轻巧的预言,也映照出科学家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绪——他们满怀期待地看待AI可能成为破解自然奥秘的重要伙伴,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真正的洞察与创造仍有赖于人类的直觉与独立思维。

  在同样极富挑战的数学高塔上,90后中国学者王虹和合作者凭借对三维挂谷猜想的突破性证明赢得全球瞩目。这项成果不仅让陶哲轩第一时间转发并盛赞,更为调和分析领域长期未解的三大猜想开辟了新的思路。王虹的成功提醒人们:在人类最抽象、最微妙的科学世界里,灵感依然不可替代,但AI正在逐步成为这些多维推演中的潜在助手和模式洞察者。

  这种既兴奋又克制的态度,恰恰折射出科研界对“AI for Science”热潮的真实情绪。确实,在基因组、癌症预警、药物开发、气象与灾害预报等数据密度极高的前沿领域,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捕捉模式、验证假说,并生成全新解题线索。然而,当话题转向Navier-Stokes方程、黎曼假设或更一般性的自然规律推演时,科学家们依旧会追问:AI是否真的理解了宇宙的深层秩序,抑或只是“在庞大的样本中统计地蒙对了”?

  与此同时,大算力与高适配算法往往集中在头部机构和科技巨头手中,青年学者、基础实验室及初创科研团队难以长期获得持续的资源投入。科研还迫切需要开放的数据共享和可复用的模型生态,但现实中,数据壁垒、合规限制、算力资源的不均衡依旧构成“看不见的高墙”,横亘在无数科研工作者面前。

  带着这样的哲学追问与实践难题,WAIC 2025特别推出了以“数学之问、科学之问”为双核的科学智能板块。今年,这一板块策划了八场高规格论坛,试图在跨学科的激荡中探寻答案。

  中国科学院:AI for Science

  在“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将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显示AI正从单点突破转向赋能科研全链条的底座。此外,两场关于AI for Science的思辨会抛出科学智能以及应用的问题探讨:“AI for Science: 通用智能与领域专家的融合之道?”“生命科学的挑战:如何用AI发现生命科学新规律逆缓衰老?”

  斯梅尔数学与计算研究院:万象之源——数学

  在“数学与人工智能论坛”上,斯梅尔数学与计算研究院聚焦AI如何在代数几何、Navier-Stokes方程等深奥问题上成为真正的思维引擎;两场AI数学思辨会更是将争议推向前台,探讨“AI能否自我证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数学大师”,从哥德尔不完备性一路谈到生成式推理的边界。

  这一切既是科学的好奇,也是理性的自问。人们期望AI能从助手成长为同道者,但真正走向理解与共创,仍需在持续的试验、争论与合作中,耐心突破那一道道尚未洞开的科学壁垒。

  「科研范式革新」AI for Science论坛矩阵

  八场论坛信息如下:以AI能否从工具跃迁为共研者为核心命题,全面探讨数学、生命科学、气象及通用科研智能的未来演进。

  启动科学智能黄金时代论坛

  7月26日13:30-18:00

  上海世博中心

  本次论坛聚焦“智能×科学:范式跃迁中的共振之力”,汇聚科学智能核心力量及青年科研群体,围绕科研算力供给、算法框架共建及AI从工具到科研伙伴的演进,探讨如何加快科学智能黄金时代的到来,打造可持续的科研创新生态。

  AI未来发展论坛:超级智能,无界共创

  7月26日13:30-18:00

  上海世博中心

  论坛聚焦“大科研时代科学通用智能(SGI)走向人工通用智能(AGI)”的核心议题,论坛特邀诺奖、图灵奖得主、中科院院士、国际一流高校校长及青年科学家共话前沿,设立重磅主题演讲、重大成果发布、校长高端对话、TR35青年论坛、未来一代成果展示等环节。

  数学之问论坛

  7月26日14:00-17:00

  上海世博中心

  本次论坛聚焦“数学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汇聚全球顶尖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代表,围绕代数几何、微分几何、Navier-Stokes方程等重大前沿问题与AI算法的深度耦合,探讨如何以数学为AI提供坚实底座,同时推动AI助力解开更多未知的数理迷雾。

  数学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圆桌会议

  7月26日14:00-17:00

  上海世博中心619会议室

  本次论坛将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顶尖数学家以全球视野展开深度对话,探讨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的前沿命题。此次论坛,正是站在时代转折点上的一次全球性追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数学语言与严谨的数学体系,去理解真正的人工智能?目前的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强大计算能力,是否可以反哺数学研究,成为推动数学研究范式变革的关键力量?他们将围绕数学与人工智能相互促进的关系,探讨数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支持与实践价值,推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见证如何用思维的力量点亮智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赋能生命科学论坛

  7月26日14:00-17:30

  上海徐汇西岸美高梅酒店3楼美高梅厅

  本次论坛聚焦“AI for Life Science”,汇聚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顶尖机构,围绕生物大数据、AI基础模型、精准医疗与基因组学革命等核心议题,探讨如何通过多学科交叉(数学、计算机、生物学、医学)解决复杂生命科学问题。论坛将发布中国科学院构建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

  7月26日14:00-17:30

  上海世博中心517会议室

  本次论坛聚焦开放协同的科学智能生态体系构建,汇聚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两院院士、产业领军人物等全球顶尖大咖以及一线青年科研技术代表,深度探讨科学智能的前沿创新、产业实践与开放协作。以此为契机,上智院和复旦大学将携手各方,合力打通科研闭环,破解发展瓶颈,并重磅发布“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等前沿成果,全面激活生态,推动科学智能迈向新纪元。

  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论坛

  7月26日15:00-18:00

  上海世博滨江酒店四季厅

  本次论坛聚焦“气象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汇聚国际组织、各国气象水文部门、科研机构及技术企业,探索推动全球气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提升早期预警的可及性,弥合全球智能鸿沟,探讨人工智能增强早期预警的治理与信任。

  AI科学之问思辨会:科学智能的演进与生命科学的挑战

  7月27日上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本次思辨会将分上下半场,分别围绕“通用智能与领域专家融合之道?”“如何用AI发现生命科学新规律逆缓衰老?”等AI for Science领域前沿问题,汇聚AI与不同学科领域权威专家、青年学者们,探讨AI如何对科研范式变革带来深远影响。

  AI数学之问思辨会:从哥德尔到GPT

  7月27日下午

  上海数学中心、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

  本次思辨会聚焦“人工智能能否完成数学的自我证明”,汇聚数学与AI交叉领域的权威学者,围绕数理逻辑、生成式推理等尖端课题,探讨AI如何在认知深度上逼近人类抽象推演的极限。

  全球智囊团集结

  国际机构: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欧洲数值预报中心、台风委员会、斯梅尔计算与数学研究院、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

  国内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上海市气象局、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

  国内企业: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

  国外高校: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南非布隆方丹自由州大学、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等。

  国内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重磅嘉宾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 Celeste Saulo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

  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 Efim Zelmanov

  世界科学院院士 Abdon Atangana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学院(RSCS)荣誉教授 Marcus Hutter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数学系主任 Eva Miranda

  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应用数学副教授兼数学研究所副所长 Fabio Ramos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金石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许进超

  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漆远

  华院计算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宣晓华

  ……

  重磅发布

  在科学智能板块,多项面向未来科研范式的重要成果集中亮相。中国科学院将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气象AI赋能全民早期预警论坛上,中国气象局发布空间天气模型及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并联合世界气象组织共同推出《人工智能赋能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在行动方案》,加速气象治理智能化、场景化。与此同时,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将在“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合作论坛”上联合复旦大学、无限光年公司及多位合作伙伴发布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面向领域科学家、AI开发者及广域科研人员提供全链路服务,覆盖高质量科学数据、智算加速落地、开源科学智能模型、干湿实验闭环、多智能体推理规划及跨领域众研等多项核心能力,共同驱动科学智能进入新纪元。

  *论坛议程与嘉宾以现场为准。

  「前沿突破」科学智能板块展览图谱

  WAIC 2025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四馆联动,H1核心技术馆将呈现AI如何深度嵌入科研体系、推动数学推理与生命科学范式跃迁,勾勒未来科学研究的新图谱。本板块重点聚焦科研算力与AI基础设施、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开源大模型及科研智能平台,形成跨数学、生物、气象等多学科的科研智能新样板,加速从数据驱动到智能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

  巨头领航

  阿里达摩院、北京并行科技、曦智、星环科技、鼎算智能、超擎数智等前沿科研平台与科技企业,正加速将AI深度嵌入科学研究体系,推动从数学与计算模型,到科研智能硬件与私有化平台的多维布局,塑造科学智能新生态。

  展品揭秘

  中国气象局推出全球首个空间天气人工智能预报大模型“风宇”首创链式训练结构,强耦合日地空间不同圈层,真实再现空间天气演化过程,提升相关事件的预测能力。上海聚焦城市推出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MAZU-Urban,通过与AI的深度融合,提供 “开箱即用”的防灾预警全链条解决方案。

image

  曦智首次发布天枢光电混合计算芯片商业化成果,将光电混合计算引入神经网络推理及Llama2等科研应用场景,探索数学AI在新架构下的效率突破。

  星环科技发布新一代AI Infra平台,构建数据、知识、AI与算力四层统一架构,助力科研机构高效沉淀私有知识体系。

image

  超擎数智发布DeepSeek全参数模型一体机、1.6T XDR交换机及AI Engine开发平台,面向科研机构快速部署本地化大模型训练及推理场景。

  *展览展品以现场实际展出为准。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日益成熟,其驱动产业变革的引擎已然轰鸣。未来的征程,关键在于突破基础能力瓶颈,深化场景融合创新。通过持续优化核心算法、强化算力支撑,并深入挖掘医疗、制造、金融等垂直领域的痛点需求,打造具有示范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方能加速构建开放、协同、繁荣的智能生态。

  WAIC 2025大模型板块将持续扮演关键角色,汇聚全球智慧,聚焦大模型的前沿突破、落地实践与生态共建,为政、产、学、研架设深度对话与合作的桥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