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经济:开放与韧性共生长”为主题的2025贝壳财经年会开幕。7月10日下午的“智能网联汽车如何重构新生态”分论坛聚焦中国汽车如何巩固和扩大智能网联汽车优势,加速构建产业新生态。
“车圈圆桌派”环节,谈及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时,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郑新芬、四维图新副总裁许鹏飞、京西智行副总裁及悬架产品首席技术官陈伟刚均提到,目前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存在标准不统一、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未来车路云一体化的破局需以标准统一为基础、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降本为抓手。

从左到右分别为:许鹏飞、陈伟刚、郑新芬。
【圆桌嘉宾】
许鹏飞四维图新副总裁
陈伟刚京西智行副总裁及悬架产品首席技术官
郑新芬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新京报贝壳财经:“车路云一体化”被视为万亿级增量市场与中国“规则制定”的关键,当前车路协同落地面临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
许鹏飞: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原因在于,虽然单车智能化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但仍存在不足。将路端智能与云端智能相结合,能够有效解决关键问题。
一方面,路端智能可有效弥补单车智能在超视距感知方面的局限。另一方面,路端智能结合云端智能,可解决车与车之间的协同问题。不同车辆发现特殊情况时,能通过云端相互通信,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车路云一体化的长期发展对于提升城市运营效率至关重要。通过助力城市规划,能显著提高交通效率和生活品质。
对于未来发展,建议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数据标准统一,依靠政府引导、学会专家及企业同行共同努力,推动跨城市、跨设备的数据统一,这是推广和应用的前提。
此外,建议探索商业化路径,期待与同行共同探索。一方面,海量的车路云数据蕴含巨大价值,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数据提升终端用户体验是重要的探索方向。更重要的是,需建立可持续、可闭环的商业运行模式,在充分发挥现有数据价值的同时,通过用户广泛使用积累更多数据,最终实现“商业-数据”的闭环应用。
陈伟刚: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是商业化。目前车路云商业模式不是很清晰,成功的产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能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二是有利可图,才能可持续发展。
应该说车路云一体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是存在的,但如何能够真正识别出价值创造在哪里,同时如何将其转化为利益,是目前的瓶颈所在。
郑新芬:我认为最大的瓶颈在于标准的不统一,使用场景与商业模式的不清晰。标准和使用两者相互交织形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
标准碎片化导致生态割裂,尽管中国主导的C-V2X技术已在全球标准竞争中胜出,但实际部署中仍存在跨区域、跨厂商的互操作性难题;商业模式缺乏可持续性,车路协同的成本分摊与收益分配机制尚未明确。政府承担了大部分基础设施投资,但企业依然缺乏直接盈利路径;技术成熟度与成本的双重挤压,路侧设备面临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
我认为国家和行业组织可以通过引导或主导整个汽车行业定义出清晰的标准和应用场景以及有可能性的强制法规,来加速车路协同的落地。车路云一体化的破局需以标准统一为基础、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技术降本为抓手。短期内,可通过政策强制标准互认、试点场景商业化验证打开局面;长期则需建立“政府-企业-用户”价值共享机制,将车路协同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