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田鹏
7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及其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发布公告,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以下简称“创业板综”或“创业板综”)编制方案,并将于2025年7月25日正式实施。同日,记者从业内获悉,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博时基金、建信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和东财基金等7家基金公司火速上报创业板综相关ETF。
多家基金公司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综作为覆盖创业板全部上市公司的宽基指数,能完整反映板块整体走势,具有行业分布均衡、成长梯队完整、历史表现较好等优势,且随着编制机制优化,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和ESG负面剔除机制,有效提升了成份股质量、降低了尾部风险,投资价值和稳定性增强,相关指数产品为投资者布局创新产业、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提供了优质工具,有望吸引长期资金流入。
样本股质量和指数可投性提升
据悉,创业板综发布于2010年8月份,选取在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作为样本股,反映创业板市场总体走势。指数平稳运行近十五年,呈现出长期收益表现优良、行业分布均衡、成长性突出、个股权重相对分散等特征,为投资者分享中国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成果提供便捷投资工具。
此次修订则是充分听取市场意见建议,吸收借鉴近年来国内外宽基指数编制创新理念,以强化指数表征作用,提升指数可投资性,更好满足资金配置需求。
具体来看,修订内容包括:一是引入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剔除被交易所实施风险警示(ST或*ST)的样本股。二是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剔除国证ESG评级在C级及以下的样本股。经评估,本次修订有利于促进样本股质量提升,同时不改变指数定位和指数运行特征,对指数产品影响较小。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万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修订,首先增加了风险警示股票月度剔除机制。这一调整将增强指数的“尾部风险管控”,即避免将存在重大风险的股票纳入成份股,提高指数的稳定性。其次,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这将促进责任投资理念普及,推动资本向治理规范、可持续性强的公司倾斜。随着本次创业板综的“升级”,指数稳定性和投资价值得到提升,有望吸引长期配置资金流入,为投资者提供更透明、更优质的创新赛道投资工具。
修订后,创业板综样本股1316只,覆盖95%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覆盖率98%;前三大行业分别为工业(32%)、信息技术(26%)、医药卫生(12%),高新技术企业权重占比92%,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79%,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企业权重占比74%,充分表征了创业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建信基金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刘明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创业板综全面覆盖了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股票。这一特点使其能够完整反映创业板市场的整体走势,无论是头部龙头企业还是中小型成长企业,其股价波动和业绩变化都能在指数中体现,更有助于纳入潜在“独角兽”企业。指数的编制规则透明稳定,客观性强,加权方式科学,近期走势强。同时,刘明辉还表示,创业板综样本股高度契合近期“科技兴国”的投资主线。
创业板综产品体系持续壮大
从此次上报创业板综相关ETF具体情况来看,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博时基金等3家公司申报创业板综ETF,建信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东财基金等4家公司申报创业板综增强ETF。
事实上,多家基金公司集中上报的背后,是对创业板长期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以及对其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载体、在经济转型中核心地位的坚定看好。
正如招商基金表示,创业板综具有三大独特优势。一是行业分布更均衡,前三大行业的权重集中度仅42.4%,显著低于创业板指的53.6%,分散化特征有效降低了单一行业波动风险;二是成长梯队更完整,既包含多家千亿元龙头企业,也覆盖60%以上中小市值企业,形成“头部稳健+尾部高弹性”的组合,更易捕捉黑马企业的爆发机会;三是历史表现相对领先,近十年年化收益率比创业板指高出约2%。
随着创业板综编制机制优化,风险管控能力与成份股质量提升,相关ETF及增强ETF产品成为基金公司布局创新赛道、满足投资者分享创业板成长红利需求的重要抓手。
据悉,截至目前,市场上已有万家创业板综合ETF、华夏创业板综合ETF、万家创业板综合联接A、华夏创业板综合联接、海富通创业板增强和景顺长城创业板综增强A等6只创业板综相关ETF产品。而此次7家基金公司的集中申报,将进一步丰富创业板综产品矩阵,推动其产品体系持续壮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助力市场更好地挖掘创业板的投资价值。
华宝基金表示,创业板正加速构建更加透明、多元、可持续的投资生态,吸引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展望未来,创业板综相关产品将为投资者提供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红利的优质渠道,充分彰显其创新引领、价值成长的投资魅力。
刘明辉表示,创业板综增强型ETF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板块的流动性,发掘潜力股票,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创新性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