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广州举办2025年“全国低碳日”广东省主场活动。本次活动以“碳路先锋绿美广东”为主题,以“零碳全运”为契机,全面展示广东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由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承办。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国英出席活动并致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广东省体育局领导雷检军等出席活动。
广东系统部署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
十五运会特许商品可扫码追溯碳足迹
“气候变化的攻守之道是科学适应和创新减碳。”广东工业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曾雪兰表示,目前,广东全面系统部署,构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包括建立了常态化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机制、碳强度目标地市配额分配机制、碳足迹与碳标签体系等。
据介绍,广东应对气候变化卓有成效。在经济总量持续领跑全国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改善,主要环境质量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总数居全国首位,广东碳标签率先发布并实现粤港互认,碳强度处于全国第二低位,并在COP29中国角广东边会上成功向世界展示“广东绿”。
为推动“零碳全运”,活动现场为部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特许商品颁发碳标签证书,消费者扫商品碳标签二维码即可追溯产品的碳足迹。
花样游泳世界冠军、伦敦奥运会银牌得主陈晓君在现场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经批准生产的十五运会周边商品达到1032款,其中上市的超过300款商品已采取了基本的碳核算规范,在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与包装设计等注入绿色理念,确保商品绿色低碳的同时,也注重其实用性、美观性与纪念意义。
广东上线碳标签信息管理平台
大湾区产品实现碳足迹互认
活动现场发布了《关于完善碳减排市场机制助力“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若干措施》,并正式上线“广东碳标签信息化管理平台”。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原介绍,广东碳标签信息管理平台是一个线上化管理平台,它不仅支持消费者查询产品的碳足迹和碳标签信息,还允许产品生产企业在线申请制作自己的碳标签。该平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旨在帮助产品生产企业了解并管理产品的环境表现,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平台上线标志着我们对产品碳排放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服务于消费品行业,还覆盖了工业产品领域,特别是上游中游的原材料生产商,通过提供碳足迹管理工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进而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环境表现严格的要求。”
“目前首批已经有六个产品实现了香港与广东两地之间的互认。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因为它克服了内地和国际间碳足迹核算存在的差异性问题。互认机制的建立,不仅促进了两地间的产品流通,也为我们的产品技术提供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李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