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06:40:51 股吧网页版
全球车市格局生变?“大而美”法案“扇动翅膀”,混动市场或迎“小阳春”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黄蓓 于建平

  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大而美”法案(《税收与支出法案》)正式签署生效。翌日,特斯拉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下称“马斯克”)宣布新政党“美国党”成立。

  马斯克过激的反应,说明“大而美”法案动了特斯拉的蛋糕。事实上,特朗普政府的确试图借助“大而美”法案重塑美国汽车产业。当然,“大而美”法案对汽车业的影响不仅局限在美国,还对全球车市竞争格局的走向都将产生深刻影响,蝴蝶效应比较明显。

  轻电动汽车,重传统燃油车

  根据“大而美”法案,原定持续至2032年的7500美元新车购置抵免,提前至2025年9月30日终止,直接削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经济动力;2026年起,电动汽车需满足60%本土化组件比例(2030年提升至100%),否则无法享受税收优惠,迫使车企加速美国本土化生产;电动汽车需缴纳250美元注册费,混动车缴纳100美元,以弥补电动汽车不支付汽油税对公路信托基金的缺口。此外,“大而美”法案规定,州政府仍可通过本地税收优惠推动电动化,如:加州保留零排放政策,但联邦层面补贴退坡削弱整体推动力。

  在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而美”法案取消拜登时期用于建设50万个充电桩的预算,阻碍充电网络完善,延缓电动汽车普及。

  根据巴克莱银行预测,一系列不利于电动汽车的税收政策,可能会导致今年7—9月美国市场出现电动汽车集中消费,但10月起销量可能骤降20%以上,尤其对3—6万美元价格区间的车型冲击最大。由于购车成本增加,电动汽车可能重回“中产专属”的位置。

  在提高电动汽车消费和制造门槛的同时,“大而美”法案转而针对传统燃油车与化石能源制定一系列利好政策。首先,撤销加州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豁免权,允许燃油车继续销售,为传统车企保留市场空间;联邦土地油气钻探许可从每年续期改为四年有效期,加速能源项目落地。利好化石能源行业,也就间接利好传统燃油车行业。

  美国新势力遭遇生存危机,跨国车企调整策略

  摩根大通测算,2025年9月30日取消的电动汽车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政策,将导致特斯拉年利润减少约12亿美元。叠加加州零排放车辆碳积分交易机制废除,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碳积分收入5.95亿美元将消失,占其当季净收入的14.6%。

  此外,新增的电动汽车注册费及商用车附加费,又变相提高特斯拉产品售价。在3万—6万美元主流汽车价格带,Model Y竞争力较传统燃油车有所下降。

  尽管如此,特斯拉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依旧表示乐观的态度。他说:“补贴退坡,不意味着特斯拉就会降价,很有可能还会涨价。”

  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溢价能力和全球供应链的支撑,特斯拉短期内有资本对冲“大而美”法案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那些依赖补贴生存的Rivian、Lucid等美国造车新势力,若无法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融资,现金流断裂风险陡增,这也促使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加速。

  本打算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发力追赶的跨国车企,今年在美国市场也按下了电动化转型暂停键。当地时间7月7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公司向其供应商告知,将把美国密西西比州Canton工厂两款电动跨界车的投产时间推迟近一年。《美国汽车新闻》获得的一份备忘录显示,日产汽车公司在备忘录中将此次推迟归因于“近期美国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放缓”。

  另一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也在7月宣布停止开发电动 SUV,并大幅削减电动汽车投资,转而押注混合动力汽车。本田汽车公司计划将2030财年电动汽车的投资从10万亿日元削减至7万亿日元,转而规划未来四年推出13款混动车型,目标是2030年销量达220万辆。

  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去年就已经放弃了大型电动 SUV 项目,今年5月又终止代号为FNV4的下一代电气架构开发项目,如今在“大而美”法案的进一步刺激下,其可能也会收缩电动皮卡产能,转而加码混动车型。

  此外,制造业回流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既定方针。“大而美”法案规定,工厂设备投资可100%抵扣税收,先进制造项目投资税收抵扣比例提高至35%,吸引车企赴美建厂。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时,为规避关税,稳定市场份额,现代汽车投资90亿美元将美国年产能从100万辆提升至120万辆,包括扩建佐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工厂,并新建电弧炉钢厂。

  混动车型或迎“小阳春”

  其实,“大而美”法案全力振兴传统燃油车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

  为了在汽车工业重夺竞争优势,“大而美”法案将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控制的企业列为“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禁止使用其关键矿物、电池组件等。2025年底后开工的清洁能源项目若使用FEOC组件,将无法享受税收优惠。这将直接打乱宁德时代等中国电池企业在美业务布局。

  此外,“大而美”法案拟禁止2027年后在美国销售的联网车辆使用中国产软硬件,涉及蓝牙、卫星通信等功能,威胁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出口到美国。

  取消电动汽车补贴,限制中国供应链进入美国市场,这些都可能延缓美国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将进一步加大美国与中国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差距。但这将会进一步倒逼美国在电动汽车方面启动持续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电动汽车市场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降低。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而美”法案目前对蔚来没有影响,对美国国内市场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当大部分跨国车企为了应对“大而美”法案,选择暂停电动化转型,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的脚步也将随之慢下来。

  田力认为,“大而美”法案在对电动汽车穷追猛打的同时,却给了混动车型东山再起的机会。首先,在新车注册费用方面,混动车型就比电动汽车便宜150美元/辆;其次,废除对未达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CAFE)标准车企的罚款,允许车企通过混动车型更轻松达标;最后,通过“惩罚纯电、轻罚混动”的差异化政策,法案塑造“混动是过渡期最优解”的市场认知。调查显示,43%的潜在电动汽车消费者表示可能转向混动车型。

  “短期内,美国汽车市场将出现燃油车与混动车型将主导市场的全新竞争格局。从全球范围来看,新能源汽车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混动车型也呈现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田力表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售252.1万辆,同比增长31.1%。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2024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29.7万辆,同比增长1.9倍;纯电动汽车出口98.7万辆,同比下降10.4%。虽然插电式混动力车型出口绝对值不及电动汽车,但是增速明显更快。2025年,这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增速快于电动汽车的趋势还在延续。今年1—5月,插混汽车出口31.5万辆,同比增长2倍,增速远超纯电动。插混车型凭借“可油可电”的特性,在海外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更受欢迎。未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极有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出口主力。

  本就处于上升期的混动汽车,在“大而美”法案的进一步刺激下,或将在全球车市迎来“小阳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