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08:39:40 股吧网页版
专家:年龄不是衡量生育的唯一指标 科学的生育指导尤为必要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卡拉

  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孕育与生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黄国宁教授介绍,在临床工作和基层义诊中,时常发现很多有生育意愿的夫妻缺乏如何尝试怀孕及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对做好科学生育规划存在误区。生育能力不仅仅与年龄有关,科学的指导对生育也至关重要。

  晚婚晚育趋势下,生育力评估至关重要

  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生育评估指导,鼓励设立生育评估门诊,规范开展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促进不孕不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现在晚婚晚育的趋势下,开展生育评估的门诊有积极意义。”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总负责人邓成艳教授表示,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储备功能会逐渐减退,卵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导致受孕几率降低,流产的风险增加。而男性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开展生育评估不是为了造成恐慌,而是为了做好科学生育规划。”邓成艳教授解释,生育评估可提前发现夫妇双方可能存在的遗传、疾病等问题,在孕前进行干预和治疗,能够降低不良的妊娠结局,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亲和胎儿的健康;给晚婚晚育人群以及受孕困难的夫妇及时心理疏导、针对性指导和规范化治疗,有利于人口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生育指导其实是社会中缺少的一门课。”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与母子生殖遗传中心主任邵小光教授指出,公众在青春期接受的是性教育知识,主要是告诉大家如何避孕,防止不必要的流产。而对于如何实施生育,怎样合理安排生育,最终达到优生优育,目前相关的科普教育非常匮乏。以孕前营养为例,补充叶酸尽管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怀孕前更应该建立良好的营养平衡,不少家庭仍然做得不够。

  年轻不等于能生,生育力要看综合因素

  “在门诊中因不孕来就诊的夫妇仍有许多误区,最典型有两个:一个是将不孕问题单方面归咎于女性。实际上,生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不能归于一方;另一个就是部分女性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什么时候想怀孕都能怀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师高颖教授指出,部分年轻女性月经周期尽管正常,但基础性激素和抗缪勒氏管激素(AMH)指标如果异常,也在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这种情况下要及时调整生育规划,尽快完成生育。

  “影响生育的因素是多样的,体重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郝桂敏教授表示,过胖或过瘦都会影响生殖健康。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合并肥胖,有生育计划前需要严格地管理体重。针对此类患者,建议先进行减重,包括制订个体化每日饮食能量的摄入,一般不超过1200-1500千卡,同时进行适当运动,使体重至少下降5%-10%。通过严格的体重管理,有10%的概率恢复规律月经,从而实现自然怀孕。

  “疾病、心理、生活方式等都可能影响生育,对于还没有生育计划的男女,平时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邓成艳教授表示,建议有生育计划的夫妇进行常规体检,女方做好甲状腺、妇科及宫颈防癌检查;男方最好提前3个月戒烟戒酒;保持饮食平衡,适当运动;已经开始尝试怀孕的夫妇需要保持心态平和、有规律的性生活,尝试至1年,若未孕,应及时就医。此外,有家族遗传疾病史的夫妇、月经不规律的女性或已知患有与生育有关的疾病,应及时到遗传或生育门诊咨询,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邓成艳教授提示,尽管血清AMH测定可以协助女性根据自身的职业和卵巢储备,制订适合自己的家庭规划,但并不是AMH值低下就没有怀孕的机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