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13:38:31 股吧网页版
迈向“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成都寻找下一个“哪吒”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让成都文旅产业再次受到瞩目。一个问题摆在成都面前:如何接住“哪吒”带来的“泼天流量”,并挖掘出更多“哪吒”?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重点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展开部署。之所以将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都期望的是,加快推动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回顾近年来“出圈”的“爆款”文旅城市,无不是从一个IP“爆点”延长,最终以全域全貌场景带动城市整体起势,重点正落在“融合”上。如成都理解,当文商旅体贯通后,三次产业链接供需两端,将能发挥出“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最终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而这一步,也将是成都从文旅大市走向文旅强市,进而与世界知名文旅城市“掰手腕”的重要探索。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推动品牌塑造矩阵化

  成都从不缺文旅IP。

  哪吒之外,大熊猫是成都最知名的IP之一。两年前,“女明星”花花曾掀起一拨到成都的打卡浪潮。而在今年入境游热潮下,大熊猫也让成都外国游客激增——根据成都海关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截至7月1日,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已超300万人次,出入境人员居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第1位。

  业内一种共识是,成都拥有江山之雄和文物之盛,文旅资源在总量和多样性上均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成都文旅局局长邱伟对此如数家珍:大熊猫是成都最大的IP,金沙所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夺目,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文化遗产仍然守护着成都,还有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乡村旅游……

  也有声音指出,成都文旅资源较为分散,标志性、影响力强的项目在数量上还有提升空间。

  如何为成都遍地散落的文旅珍珠“抛光”?文商旅体融合恰是一条有效的探索路径。

  文商旅体融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协同共赢,互相赋能,通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推动各业态的提质增效。具体来看,成都将“文商旅体”细化为“文化为魂、商业筑基、旅游引流、体育聚势”,构建出了一套圈链融合的“闭环”,以发挥业态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比如,邱伟提到,文博业正在成为成都一个文旅标签,全市共有201家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二。而借势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潮玩经济崛起,成都文博文创商业也正乘势向上,仅成都博物馆文创收入,就从2022年的939万元猛增至去年的5147万元。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成都还提出“跟着演展赛剧来旅行”活动,以“票根经济”催生旅游新名片。邱伟提及,今年以来成都已举行55场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在60%以上。凭大型演唱会门票,游客可以免预约进入博物馆,还能享受一些景点门票折扣。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竞争力在于品牌。会上,成都明确提出,打造“公园城市,幸福成都”的文商旅体品牌,并进一步推动品牌塑造矩阵化,具体路径包括提升地标品牌知名度,活化延伸哪吒、王者荣耀、花花等文旅IP影响力,打造无人机足球赛、机器人拳击赛等科创新亮点。

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更多城市文旅名片

  对于成都来说,比起如何融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谁来融合?

  在此次全会上,成都特地邀请文商旅体相关产业的民营企业参会,以期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参会企业家之一,锐思联合体育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高于天发现,随着成都近年来各项赛事不断落地,不少企业和他们一样,从主营赛事运营向体育旅游等融合业态转型。

  市场主体一直是成都文旅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参会嘉宾提到,回溯到2000年后,张艺谋执导的城市宣传片,让成都有了“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标签,正是市场主体发挥的作用。

  到现在,无论是出品王者荣耀的腾讯天美,还是哪吒背后的可可豆,企业仍在不断为成都文旅带来新亮点。而在《黑神话·悟空》出圈后,业内亦在等待下一个成都3A游戏领域的爆点。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已汇聚规上文化及相关企业1149家、规上(限上)旅游企业906家、音乐企业4000余家。去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876亿元,占GDP比重首次突破11%。

  而与先发城市相比,成都文创企业数量仍有待进一步增长。比如,成都演艺市场活跃,被外界称为中国演艺市场重要“票仓”,也还需要进一步引育演艺经纪、在线旅游、票务营销等企业。

  对此,成都谋划构建头部引领、腰部支撑、专业协同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文化传承、精品旅游、数字文创、赛事演艺等方向,培育一批有根企业、“明日之星”。特别是通过“立园满园”行动,推动文旅商贸等主导产业园区发展,带动更多项目和企业落地。

  根据成都最新提出的目标,到2027年,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三城三都”影响力持续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万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体育产业总规模分别达到2000亿元、4700亿元、1800亿元左右。

  随着各类企业的加速发展,新的模式也有望在成都落地。

  有音乐园区运营企业提出,可以参照国外各类节庆模式,推动音乐、电竞、演艺和度假产品结合。而高于天则提到,可以探索一种“白天看赛,晚上参加音乐节”的融合产品,但这需要打造跨产业的企业合作机制,让不同领域的企业坐在一起,共同谋划。

  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让成都有打造“长红城市”的基础,关键在于,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定力,保持坚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