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电网经营区电力交易机制落地。
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
文件显示,原则同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方电网)报送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下称《方案》)。
国家发改委称,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对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在跨电网交易机制获批复函中,国家发改委要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需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该机制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支撑电力保供,同时年底前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常态化开市。此外,推动电力市场成员“一地注册、全国共享”,完善应急调度价格机制、结算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等。
这意味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电力,能够实现跨经营区交易,打破了以往的传输壁垒。

图片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国家发改委强调,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作用,促进电力市场互联互通,提升网间通道利用效率,强化各层次市场的衔接协同,保障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高效运行。
长期以来,跨电网经营区交易面临诸多历史壁垒。
自2002年 “厂网分离” 电力体制改革后,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各自承担不同片区输配电业务,独立运营的模式致使两者间产生了一系列障碍,阻碍了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无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等。
目前,跨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已有成功实践案例。
据界面新闻获悉,在电力跨经营区交易机制框架下,日前,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联合组织,成功达成南方送华东7至9月电力互济交易,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
据南方电网提供的数据显示,自7月1日起至9月15日,超20亿度来自广东、广西、云南的电能,将通过闽粤联网工程及相关联络通道全天候输送至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有力支持当地迎峰度夏电力供应保障。
上述《方案》明确提出,跨经营区交易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国调中心、南方总调联合组织,包括中长期电能量交易、绿电交易、现货交易等交易品种。
两网交易平台将建立信息交互接口,实现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互认,市场成员将实现“一地注册、全国共享”,当市场成员存在跨电网经营区经营或交易需求时,无需再前往另一方交易平台注册,可直接通过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将注册信息推送至另一方交易平台,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南方总调现货市场处经理助理刘起兴表示,目前,南方总调已会同国调中心研究制定了跨经营区现货交易建议方案,完成了交易组织流程和技术系统联调,跨经营区现货交易具备开展结算试运行条件。
《方案》确定的近期目标(2025年)显示,在落实优先发电计划的基础上,常规电能量市场化交易以双边、挂牌交易起步,实现年度、月度按期开市,月内逐步缩短交易周期,度夏、度冬期间试点基于闽粤直流周内按需交易,力争年底前开展闽粤直流输电权交易试点。
绿电交易以挂牌交易起步,推动南方绿电送长三角、西北绿电送南方、蒙西绿电送南方等交易,探索达成多年期绿电交易签约,推动在全国范围内满足电力用户绿电消费需求。
现货交易从日前起步,按日开市,实现两网间余缺互济。实现两网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和市场成员“一地注册、全国共享”。
中期目标(2026-2029年),包括常规电能量市场化交易月内进一步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逐步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推动用户侧经营主体参与跨经营区常态化交易;绿电交易年度、月度按期开市,推动开展全国绿电交易等。
远期目标(2030-2035年)包括两网推动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经营区内和跨经营区交易实现融合开市,全面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促进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后续根据运行情况,持续优化完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