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2 18:16:20 股吧网页版
这一高薪行业 哪些城市从业人员多?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林靖

  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位居第一。

  和每年进行的GDP核算不同,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去年12月26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发布,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效。其中,2023年末,全国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69.1万个,从业人员1506.7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5.2%和51.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括: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其中,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了1107.1万人,占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比重达73.48%。

  那么,这个高薪行业,哪些城市的从业人员较多呢?

  今年以来,各地陆续发布了第五次经济普查相关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位居前五,其中京沪超过了100万人(需要说明的是,部分重点城市的五经普数据尚未发布,在此没有纳入)。

  从具体城市来看,北京市五经普结果显示,北京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法人单位的相关从业人员高达160.6万人,占全市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2.2%,从业人员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从空间分布来看,海淀和朝阳两区的这一行业从业人员较多,其中中关村、后厂村、五道口、望京等区域是互联网“大厂”十分集中的区域。

  其中,2023年海淀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发挥主引领作用,实现增加值5252.0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区经济总量比重为47.7%,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北京之后,上海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了105.9万人,位居第二。2023年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3.3亿元,比2018年增长156.0%。其中,杨浦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营收达3259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了从工业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到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的产业蝶变,目前区内已集聚数字经济企业8300多家。

  深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96.88万人。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软件与信息服务增加值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增长21.4%。

  广州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了70.55万人。根据公开报道,琶洲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形成了具有综合优势的平台经济,而且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不断加速。琶洲地区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2023年发布的《广州市数字经济评估(2022)》表明,广州的数字产业以软件服务业为核心,其中,琶洲地区更是聚集了一大批头部的软件服务企业,众多头部的数字产业企业积极探索前沿技术。

  杭州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也达65.5万人。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汤海孺分析,杭州之前抓住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消费互联网发展,已经占据了高地,同时杭州的智能制造发展也比较好。之后在不断从消费互联网拓展到产业互联网,又进一步发展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这些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杭州发达的数字经济持续为其他产业赋能。

  杭州之后,成都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达到了54.9万人。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平稳向好,营业收入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达10293.6亿元。从行业结构看,占比超20%的两大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83.8亿元、2773.9亿元,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29.0%、26.9%。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