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李薇
7月11日晚间,针对北交所对2024年年报的问询,东和新材(839792)发布回复公告,系统回应了毛利率波动、应收款项增长、偿债能力、资产收购等关键问题。公司表示,各项财务指标变动均有合理解释,未来营运资金充足,不存在重大风险。
毛利率下滑:因原材料涨价与价格传导滞后
年报显示,2024年,东和新材实现营业收入6.82亿元,同比增长7.39%,但综合毛利率由30.23%降至25.40%。其中,核心产品电熔镁砂(高纯镁砂)毛利率大幅下滑11.6个百分点至13.45%。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公司主要产品电熔镁砂(高纯镁砂)、耐火制品、尾矿轻烧粉毛利率大幅波动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情况存在差异?
公司解释称,主因是2024年镁砂市场价格下行,而公司对境外客户的销售定价需提前3-6个月锁定,导致售价降幅(-6.22%)滞后于成本涨幅(+8.30%)。此外,菱镁矿原料因政府配额管理影响,生产电熔镁砂(高纯镁砂)产品所用原料镁石及岩毛采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而使本期单位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相比之下,尾矿轻烧粉毛利率逆势增长14.08个百分点至41.31%,得益于燃煤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降低。
公司强调,2024 年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呈现下降趋势, 变动方向一致,且高于同业均值(14.51%),源于其全产业链布局的资源优势。

应收票据激增68.75%:系收到未到期承兑汇票增加所致,非放宽信用政策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款项(含票据)合计3.45亿元,同比增长25.39%,远超营收增速。其中,应收票据余额1.57亿元,增幅达68.75%。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应收款项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扩大销售的情形。
公司澄清,此系年末收到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信用政策未放宽,且前十大客户期后回款率超90%,仅吉林建龙钢铁因行业周期回款较慢,但风险可控。公司坏账计提政策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坏账计提政策和计提比例不存在重大差异,坏账计提政策合理,坏账计提充分。
购入亨特利资产锁定产能:8530万元拍得“不可再生”指标
2025年3月,公司以二拍价8,530万元(实际支付7,331万元)购入亨特利(海城)镁矿的资产,包括土地、厂房及595项设备。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购买资产的主要目的,能否与公司产生业务协同。
公司表示,此举旨在永久锁定9.75万吨轻烧氧化镁及20万吨高纯镁砂产能指标,依据辽宁省菱镁行业相关产业政策,在可见的预期内菱镁行业将不再批准新的产能指标,新建项目仅允许能过现有的产能指标置换,因此菱镁行业相关产品的产能指标一定时间内可被视同“不可再生”,公司通过拍卖上述资产取得了9.75万吨的轻烧氧化镁产品产能及20万吨的高纯镁砂产品产能,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种类,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此前公司租赁该资产进行高纯镁砂生产,已投入技改费用逾1,000万元,收购可避免潜在损失并强化产业链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该交易未达董事会审议标准,由董事长审批通过,评估机构未完成证券业务备案,但公司称法院委托的评估流程合规,交易作价公允。
偿债能力稳健:营运金额可涵盖借款本金和利息
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新增大额借款的具体用途,结合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营运资金需求等因素分析是否存在偿债风险及应对措施。
该公司表示,公司长短期借款主要用于原材料采购、支付电费及日常经营周转。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本金余额为19,170.00万元,长期借款本金余额为9,800.00万元,公司信贷记录良好,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历史上未发生借款或利息逾期未归还的情形。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支配的广义的营运金额为37,458.33万元,能够涵盖公司目前借款本金及利息。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保持在35%以下,公司的资本结构较为稳健,负债规模略低。
人员大幅变动:技术岗位扩招,生产、行政岗位“换血”
北交所指出,报告期内,公司期初人员742人,本期新增人员265人、减少233人,其中行政人员减少48人、技术人员减少3人、生产人员减少178人、财务人员减少4人,减少人员占期初人员的比重为31.40%,增加人员占期初人员的比重为35.71%。北交所要求该公司说明报告期在职员工发生大幅变动的原因。

该公司解释称,行政人员变动较大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拓展及合规性要求的增加,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对内审部、工程部、法务部等人员的需求及工作能力均有所提升,故本期变动较大并呈现增长趋势。技术人员在2024年度增加较多主要系公司2023年下半年新增租赁高纯镁砂生产线产量逐渐释放,原有技术人员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导致增加技术人员以及根据公司研发项目需要增加部分研发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