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品种基础知识专栏(二)
从全球来看,丙烯产能和产量持续增长,2017—2024年,产能从1.25亿吨增长至1.77亿吨,年均增长率5.1%;产量从1.03亿吨上升至1.34亿吨,年均增长率3.9%。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亚是第一大产地,产能占比51.5%,其次为北美、西欧,占比分别为14.0%、9.0%,中东占7.4%,东南亚占6.5%,其他地区产能较少。
东北亚丙烯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受中国炼化一体化、丙烷脱氢等装置投产影响,东北亚丙烯产能增长较快。
北美一直是全球丙烯的重要生产地区。近年来,美国页岩气革命带动廉价丙烷产量爆发式增长,推动北美丙烯产能扩张,其丙烯及衍生物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优势,在满足区域内需求后,出口量持续增长。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政府控制丙烷定价,原料成本优势突出,2000年以来丙烯产能快速增长,曾于2012年超过西欧成为全球第三大丙烯生产地区。近年来,由于中东油田伴生丙烷增量放缓,丙烯产能增速也显著放缓。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丙烯生产国,2024年中国丙烯产能6973万吨、产量5341万吨。受益于煤/甲醇制丙烯和丙烷脱氢装置的增加以及2019年后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丙烯产能迅速增长,2014—2024年年均增长率为12.8%。
2014年之前,受以聚丙烯为代表的下游需求带动,丙烯产量与产能同步增长,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上。2014年后,丙烯产能增长较快,每年均有大量新装置投产,丙烯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导致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2024年,我国丙烯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6.6%。
从工艺路线来看,传统油制路线的催化裂化和蒸汽裂解仍是国内丙烯主流生产工艺,但PDH工艺发展速度极快,已经成为占比仅次于油制路线的工艺。截至2024年,国内炼厂蒸汽裂解制丙烯产能2349万吨/年,占比33.7%;丙烷脱氢制丙烯(含混合烷烃脱氢)产能2254万吨/年,占比32.3%;催化裂化制丙烯产能1227万吨/年,占比17.6%;煤/甲醇制丙烯产能1143万吨/年,占比16.4%。
我国丙烯生产企业遍及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等地区。其中,华东、华北地区产量最多,分别占比31.1%、20.3%;其次为西北、华南、东北,分别占比18.0%、17.5%、8.5%;华中、西南地区产量较少,占比不足5%。分省份来看,产量前五大省份为浙江、山东、广东、江苏和宁夏,产量合计占全国的58.4%。
丙烯行业竞争充分。2024年我国丙烯生产企业100余家,其中产能排名前10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56.4%,排名前20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73.4%,排名前30的企业产能合计占比82.1%。
从参与主体看,国内炼厂主要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也是丙烯最主要的生产商。但近年来国内丙烯生产行业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特别是新型煤化工和丙烷脱氢等技术路线的发展,为非大型炼化企业进入丙烯行业创造了有利条件,2017年以来新增丙烯产能中民营企业占比约8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丙烯消费国。受聚丙烯、环氧丙烷等下游需求带动,丙烯消费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丙烯表观消费量5536万吨,其中国内供给约5341万吨,进口202万吨,出口7万吨。2014—2024年,国内丙烯消费量增长157%,年均增长率约9.9%。
丙烯消费与生产区域分布较为一致。华东地区消费量最大,2024年占比32.3%;其次为华北、华南、西北、东北等地区,分别占比20.1%、17.5%、17.3%、8.2%。从省份来看,2024年前五大消费省份为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宁夏,消费量合计占全国的58.5%。
近几年,丙烯各个下游需求同步增长,聚丙烯占比逐年下降,其他品种占比相对提升,2024年聚丙烯占比67.7%,环氧丙烷、丙烯腈、丁辛醇分别占7.7%、6.6%、6.6%;丙烯酸、苯酚丙酮分别占4.2%、4.8%。
数据显示,2014—2024年,聚丙烯产量从1553万吨增长到3775万吨,累计增长143.1%,年均增长率9.3%;环氧丙烷产量由213万吨增加至526万吨,累计增长146.9%,年均增长率为9.5%;丁辛醇产量由272万吨增加至540万吨,累计增长98.5%,年均增长率为7.1%;我国丙烯腈产量由123万吨上升至346万吨,累计增长181.5%,年均增长率10.9%;酚酮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达到880万吨,较2014年增长304.5%,年均增长率为15.0%。但是酚酮产量在不同年份波动较大,如2019年、2021年增速均超过30%,2017年、2020年却出现了负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大小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