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试点持续推进;财政部发文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今年以来,政策持续协同用力,保险资金加速向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靠拢。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险资在自身配置需求增大和长线资金入市政策鼓励下,与资本市场的“双向奔赴”正在加速展开。
业内人士认为,以“长钱长投”为核心,险资入市增量政策不断推出,聚焦扩规模、拓渠道、优考核,助力险资构筑优质核心资产新底仓,夯实保险机构穿越周期的坚实基础。同时,险资以更加稳健的权益资产布局,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丰富了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长效活水。
政策加力赋能“长钱长投”
政策协同发力为险资“长钱长投”打开更大空间。
日前,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要求,“净资产收益率”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30%、50%、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权重分别为30%、50%、20%。
分析人士认为,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建立,降低了对险资持仓市值波动的考核限制,提高了资金对市值波动的容忍度,有利于稳定险资持仓规模和投资行为,促进险资当好耐心资本,这也有助于提高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有利于更好引导险资充分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优势,认真践行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理念,积极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在推动资产投资与保险负债更为匹配的同时,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系列赋能险资“长钱长投”的重磅政策接连推出,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例如,1月,中央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4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
对于险资而言,权益市场配置需求也在加大。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表示,低利率环境中必须重视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面对新形势,险资必须更加重视权益资产配置价值。华泰资产总经理杨平表示,在低利率环境下,突破固收类资产局限,向其他资产类别寻求业绩增长点,已成为中长期资金投资策略调整的主要方向。
长期投资试点稳步推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信息显示,近日,鸿鹄基金三期1号、2号两只险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成立并备案。上述两只基金的管理人为国寿资产和新华资产联合设立的国丰兴华。
根据此前新华保险发布的公告,鸿鹄基金三期1号成立规模为225亿元。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12.5亿元认购该私募基金份额。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鸿鹄基金三期总获批规模400亿元,除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认购外,还有多家险企有意向认购。
鸿鹄基金是险资长期投资试点代表之一。试点主要以险资出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形式,投资聚焦于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截至目前,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已经获批三批,总规模已超2000亿元。
除了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主导的鸿鹄基金外,多家险资机构也在积极参与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泰康资产近日表示,旗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泰康稳行已成功完成首笔投资交易。
由阳光资产投资设立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阳光恒益的申请近日也获批复。目前已获批的险资私募证券基金“操盘手”,除了鸿鹄志远、泰康稳行、阳光恒益外,还包括太保资产投资设立的太保致远,以及平安资管投资设立的恒毅持盈。
权益投资布局迈上新台阶
纵观上述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看出,险资在资本市场上“寻宝”的决心和目标进一步明确,在A股市场的参与感也将进一步彰显。
据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介绍,鸿鹄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于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秉持市场化、法治化和“长钱长投”原则及方案框架,坚持险资长期资本属性,投资并长期持有公司治理良好、经营运作稳健、股息相对稳定、股票流动性相对较好且具备良好股息回报的大盘蓝筹公司股票。
业内人士表示,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追求基金资产的中长期稳健增值,适应了保险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的投资诉求,有利于发挥保险公司作为大型机构投资者的引导作用,为稳定资本市场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