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种夏管,是全年农业生产的“中场关键战”,直接关系到秋粮收成乃至全年粮食安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集团)抢抓农时,整合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全方位向科技要产能,助力夯实丰收基础。
“田管家”护航万亩棉田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中国农资(呼图壁)为农服务中心托管的棉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前棉田已顺利进入打顶期,挂蕾数量、开花规模以及果枝总量均超过往年同期。
呼图壁为农服务中心直接对接种植合作社与种植大户,引入先进监控与自动化技术,全面升级田间阀门为电磁阀系统,减少了人工投入,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实现了施肥与滴灌的精准管控。2025 年,其托管服务面积突破1万亩,成为当地棉农心中值得信赖的“田管家”。
在夯实服务基础的同时,呼图壁为农服务中心还针对当地土壤地力持续下降导致施肥量增加的情况,推出“有机-无机-微生物”三元协同施肥模式,推广精准化生产技术。
呼图壁为农服务中心农服人员张广华说,该模式采用“减常规性肥料、增功能性肥料”方案,将传统化肥用量削减20%,重点增施腐植酸类、氨基酸类等功能性特种肥料。
通过一系列举措,呼图壁为农服务中心在托管的棉田实现了“三升三降”的成效:肥料利用率提升15%,单产提高10%,优质棉比例增加10%;化肥成本降低15%,农药用量减少10%,人工投入下降20%。
让百香果“好吃又好种”
在江西赣州,百香果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寄予厚望的“致富果”。近日,位于赣州南康区大坪乡的“中国农资”百香果示范园里,种植的15000株百香果长势喜人,7月底即将迎来丰收。
由于百香果对生长环境极为敏感,“好吃不好种” 成为困扰种植户的难题。南康区种植户因缺乏系统种植知识,一些百香果园面临叶子发黄、果实畸形、根系腐烂等问题,产量和品质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资(寻乌)为农服务中心迅速响应,组建了技术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结合当地果树品种特性与种植实际,制定了精准配肥方案,通过科学调配肥料配方,调节植株生长节奏,促进养分均衡吸收。同时,针对部分地势低洼积水导致的黄化问题,采用了修剪枝条和使用生物刺激素相结合的方法快速恢复根系生长,喷施叶面肥等措施,快速修复了叶片的生理机能,提升了叶片的光合效率,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和后期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寻乌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琪介绍说,为从根本上提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寻乌为农服务中心构建起“培训+实践+服务”的技术帮扶体系。一方面,开展百香果种植专题技术培训会,围绕选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指导;另一方面,联合当地种植大户打造示范园,定期组织周边农户参观,现场展示试验效果对比,详细讲解提高产量品质、降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和管理经验。同时,运营 “百香果技术助农群”,技术人员在群内定期分享种植经验,并实时解答种植户遇到的问题,实现24小时技术响应。
“以前不懂科学种植,走了很多弯路,现在有了服务中心的指导,不仅果子品质好了,成本也降低了。” 示范园种植户朱芳权笑着说道。
张琪说,下一步寻乌为农服务中心将在当地积极推广“脱毒种苗+标准化种植+产销对接”的全产业链模式,持续深化技术下沉服务,让百香果真正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科学防治直击要害
夏日骄阳似火,云南普洱的乡村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希望——漫山遍野的人参果缀满枝头,在浓绿的叶幕间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中农集团所属中农联合公司云南技术团队顶着烈日穿梭其间,为人参果种植管理注入科技动能,助力农户增产增收。
普洱的夏季向来是高温与多雨交织的气候天气,这给当地人参果种植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疫病、叶斑病等病害易在高湿环境中滋生蔓延,飞虱、蚜虫等虫害也趁势肆虐,成为制约产量与品质的“拦路虎”。
为破解这些难题,技术团队深入田间,针对病虫害难防难治的痛点开展专项试验。结合普洱独特的海拔、湿度与光照条件,量身定制科学的防治方案,通过现场示范,手把手教农户掌握农药精准配比、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让每一次防治都能直击要害。
连日来,这支技术团队的足迹遍布普洱7个乡镇,与10 余个种植合作社紧密协作。看得见的变化正在田间地头悄然发生:农户们的种植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单批果亩产量从 800千克提高至1000千克;人参果的甜度与品相同步升级,精品果占比从70%提高至90%以上。
碳源水溶肥为作物“碳”寻生机
6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河南省信阳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蓟马等病虫害滋生蔓延风险加剧。为保障水稻健康成长,中国农资信阳为农服务中心抢抓晴好天气,制定了飞防打药和小分子有机碳源水溶肥相结合的增产方案,提高了水稻抗病性和抗逆环境适应力。
信阳为农服务中心农技人员林彬说,应用该方案10天后,示范田的水稻相比对照田叶色更浓绿,茎秆基部粗度增加0.1—0.2厘米,且茎秆韧性更强,须根数量比对照组多15%,主根长度增加20%,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预计秋收水稻亩产量能增加10%—15%。
据介绍,碳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普通化肥里不含碳元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只能满足作物约40%的需求,这就导致农作物容易“缺碳”,在高温、干旱、干热风等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会引发植株早衰、果实发育不正常等多种问题。中农集团所属中农农服公司与海峡两岸农业发展研究院联合研制并推出的小分子碳源水溶肥,属于液体微生物肥,核心成分是小分子有机碳,能被农作物的根部和叶片直接吸收,让农作物固碳效率更高,长得更好、品质更佳。同时还可缓解土壤板结、调节盐碱,为根系打造“宜居环境”。
今年以来,凭借小分子碳源水溶肥在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上展现出的优良效果,并结合过硬的综合为农服务能力,信阳为农服务中心土地托管服务范围增加了13个乡镇,托管面积超过4万亩。
此外,中农集团依托长期建立的全球稳定钾肥供应渠道,近期在国内市场投放钾肥新品。时值夏管关键期,该产品将为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农作物生长提供重要的养分保障,助力田间管理提质增效。
中农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农集团还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推出更多优质钾肥产品,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