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会带来什么?
一个月前,北交所2025年首家IPO过会企业——四川西南交大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成都高新区今年新增的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成都高新区在政策、人才、资源对接等方面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6月2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独角兽榜》,成都高新区7家企业上榜,数量占全市近8成。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全方位服务的有力支撑下,成都高新区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已累计达47家,位居中西部前列。
好的营商环境,如同阳光、水和空气一般不可或缺。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之举。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聚焦打造“营商环境一流标杆”攻坚行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效。
以“圈链思维”精准施策产业发展生态更优
政策红利是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应根据不同经营主体的需求及特点,精准制定并落实政策。
今年4月,《成都高新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正式出台,推出四大维度35条工作举措。其中,突出“圈链思维”打造产业营商环境成为一大重点。
“我们聚焦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数字经济优势产业,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细分赛道,精准定位产业链差异化服务需求,形成营商环境特色化赋能体系。”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例如,医药健康产业侧重升级审批服务,成都高新区积极承接省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落地,联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建立全省首个进口检验用细胞库,帮助赛诺菲、礼来等企业便利化开展进口检验检疫服务。
在新兴产业赛道,成都高新区则以专项政策精准切中企业核心需求。今年3月,《关于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发布,成都高新区聚焦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推出1亿元算力券、1亿元模型扶持资金、1亿元场景专项资金,系统性破除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难点痛点,全面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此外,作为构建良好产业生态的重要动力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基金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上半年新认定电子信息类省级中试平台1个、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19个、市区两级中试平台10个,上线成都高新区中试云平台。同时,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活动8场,收集企业技术攻关需求30项。
通过持续加大产业基金投入,今年一季度,成都高新区投资项目32个,其中自管基金新增直投项目15个,合作基金新增投资本地项目17个。在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50强”榜单中,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成为西部唯一上榜的区县级政府引导基金。
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经营主体动力更劲
日前,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GE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顺利通过竣工并联验收,标志着全球精准医疗创新头部企业通用电气医疗(GE HealthCare)西部首个精准医疗高端装备产业化基地正式建成投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项目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布“开工一件事”体系化改革以后的又一个“竣工即验收”项目。今年5月,生物城在全省首批次发布《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服务手册》,集成40余项服务指南,通过归集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导意见与四川省“开工一件事”工作方案要求,将原本分散在12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办理流程,使产业项目开工前准备周期平均缩短45%。
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落实“开工一件事”的创新之举,正是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生动缩影。
据悉,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承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两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省级试点,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往细处、深处、实处改,最大限度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深化“进解优促”常态化企业服务机制,已走访服务企业1872户,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635个,办结634个,办结率达99.84%。此外,升级“AI+惠企政策”精准匹配,起草“免申即享”工作机制,发布《政策申报日历(2025年)》并向全区企业推送。
在一流要素环境打造上,今年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开放29万余户高新区市场主体信息,联合新网银行探索“AI+金融画像”全量预授信,专门面向成都高新区的“指尖贷”APP在“高新通”上线运行。此外,成都高新区财政国资局对接沪深交易所,已推动高新区民营企业分别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各5亿元。成都高新区社会工作部设立“人社专员”,将110家企业纳入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名单、36家企业纳入重点外贸企业用工保障名单,针对400余家规上企业、298家“专精特新”企业、148家重点落地项目,分类建立用工服务库,今年1-5月为重点企业招募用工4.6万人。
爆款出海+场景创新市场开放活力更足
开放也是重要的营商环境。
当地时间7月2日,成都高新区营商环境推介会(伦敦站)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是成都高新区代表团近期出访欧洲举办的首场推介会,旨在向国际伙伴全方位展现区域产业优势和创新生态,推动蓉欧企业在技术协同创新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方面持续发力。
成都高新区出海推介的背后,是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而创造的充满机遇的营商环境。在这样的开放发展环境中,越来越多企业从成都高新区走向世界。
7月2日,由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西山居世游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科幻机甲题材游戏《解限机》正式全球公测,上线首日玩家同时在线峰值达13.2万,创下国产科幻游戏出海新纪录。而之前“脱胎”自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的年度现象级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正式下映,其在全球狂揽超159亿元票房,高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位。
据悉,聚焦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成都高新区今年建立起“蓉品出海”协同机制,成都高新区外贸综合服务站于6月正式授牌成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完成与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互联互通,今年已处理海关单证12万余票,数据覆盖率近85%。数据显示,1—5月,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180亿元(含双流园区),同比增长14.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6%。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场景创新,企业开放应用场景成为了今年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开放活力的新亮点。
通过组建场景创新工作专班,建立“工作专班+场景公司+行业主管部门+重点产业片区”的统筹协调机制,成都高新区常态化开展场景挖掘、发布、对接、落地、推广全流程场景服务。
上半年,成都高新区首批发布涉及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等4大类20个场景项目。打造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推动2个具身智能机器人项目进入公园试点应用;已落地街面巡逻机器狗场景,并在天府双塔、交子大道开展日常巡逻。此外,成都高新区7个企业案例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围绕做优产业生态、提升服务效能、激发开放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成都高新区正将营商环境这个“慢变量”锻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快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