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7月14日,央行发布金融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4万亿元;6月末M2同比增长8.3%,比上月末上升0.4个百分点,为去年4月以来新高。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上半年信贷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特征。具体来看,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前发力、金融体系强化配合下,社融增速延续高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在信贷结构上,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以及“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民银研究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绿色、科技、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2%、11.2%、38%和9.5%,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半年,企业短期贷款延续多增的亮点。从企业部门看,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11.57万亿元,同比多增5700亿元。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多增1.19万亿元、少增91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2976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多增,主要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企业预防性需求上升有关。而中长期贷款少增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加速,平台公司集中偿还中长期贷款有关。
社融方面,上半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74万亿元,同比多增2796亿元。
梁斯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这将对社融带来支撑。
对于M2增速明显回升,梁斯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源于“稳增长、促内需” 等政策持续发力,信贷投放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推动M2增长。同时,上半年理财市场阶段性调整,部分理财资产回流存款账户,也对M2带来一定支撑。
在货币政策方面,温彬表示,下阶段,为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预计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7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