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不是简单的装机竞赛,而是一场关于绿色工业能力的国家重建。"
撰文 |森序
出品 | 零碳知识局
近日,英国政府正式发布《陆上风电战略》,宣布未来五年每年投入7000万英镑,计划到2030年将陆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15吉瓦(GW)提升至27-29吉瓦,并配套推出40项具体行动。
这一政策被视为英国工党政府自2024年7月执政以来,在能源转型领域落下的最关键一子。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构、欧洲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英国为何选择此时大举押注陆上风电?
双重压力
英国是全球首个通过立法确立"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主要经济体。
根据英国商业、能源与工业战略部(BEIS)数据,2023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达47.3%,其中风电贡献了23.6%的电力,成为第一大电源。但陆上风电装机容量自2015年卡梅伦政府收紧开发政策后,年新增规模始终徘徊在1-2吉瓦,与海上风电的爆发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工党政府上台后,立即将能源转型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首相基尔·斯塔默在2024年7月的就职演说中明确:"英国必须成为清洁能源超级大国,而风电是这场革命的核心。"
这一表态背后,是英国能源系统面临的三大现实挑战。
首先,2023年英国天然气发电仍占电力结构的31%,地缘冲突导致国际气价波动直接影响民生用电成本;其次,尽管英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15吉瓦),但项目审批周期长、供应链本土化率不足等问题制约发展;再次,2015年《国家规划政策框架》要求陆上风电项目需获得当地社区"零反对",导致年新增装机从峰值3.2吉瓦骤降至0.5吉瓦以下。
40项行动重构产业生态
此次发布的战略包含四大支柱,涵盖技术突破、资金配置、空间规划及产业协同等。
针对风电场与航空航天基础设施的共存问题,英国民航局(CAA)与皇家地产公司(Crown Estate)将联合建立"空域兼容性评估框架"。
具体措施包括在英格兰东部风电集群区域,划定"低冲突开发带",允许风机高度从150米提升至200米;对军用雷达站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项目,采用动态避让技术,通过AI算法实时调整风机运行角度。
对于英国现存1.2万台服役超过15年的陆上风机,战略提出"退役-升级-再利用"三步走方案,即2026年前完成5000台老旧风机改造,采用更高效的永磁直驱技术,单机容量从2兆瓦提升至4.5兆瓦;对无法改造的机组,拆除后回收95%的钢材和稀土材料,用于新建风机塔筒制造;在苏格兰边境地区建立区域性维修中心,形成覆盖全英的4小时响应服务网络。
为打破对丹麦维斯塔斯、中国金风科技等海外供应商的依赖,英国政府将扩大"清洁产业奖励计划"(CIP)。
其中,对在工业中心地带(如大曼彻斯特、西米德兰兹)投资风机制造、电缆生产的企业,给予设备投资额30%的税收抵免;设立10亿英镑的"陆上风电创新基金",重点支持漂浮式基础、高温超导发电机等前沿技术研发;要求所有享受补贴的项目必须使用本土生产的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部件,比例从目前的25%提升至2030年的60%。
此外,英国国家电网(National Grid)同步启动"灵活电网计划",计划到2030年新建5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苏格兰高地风电输送至英格兰中部负荷中心;在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周边部署10吉瓦的锂电池储能系统,平抑风电波动;推广"虚拟电厂"技术,允许商业楼宇、电动汽车通过智能算法参与调峰。
7000万英镑撬动私人资本
根据英国财政部披露的细则,7000万英镑年预算将按以下比例分配:
40%用于技术改造和区域维修中心建设;
30%作为供应链创新奖励;
20%支持社区参与计划;
10%用于空域兼容性研究。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吸引私人投资。
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宣布:将陆上风电纳入"超级差价合约"(Super CfD)机制,确保开发商获得73英镑/兆瓦时的保底电价;对投资陆上风电项目的企业,给予与海上风电同等级别的"全生命周期碳税减免";设立20亿英镑的"绿色基础设施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将政府资金杠杆放大至1:8。
这些措施已开始显现效果。近日,丹麦沃旭能源(rsted)宣布将其在英国的陆上风电投资规模从5亿英镑提升至12亿英镑,重点布局约克郡的3吉瓦风电集群。
重塑英国制造业版图
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REA)测算,该战略将直接创造4.2万个制造业岗位。
其中,在蒂斯河畔(Teesside)和亨伯河口(Humber)形成两大风机塔筒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500台;在威尔士纽波特建立超高压直流电缆厂,满足2030年80%的本土需求;谢菲尔德大学先进制造研究中心(AMRC)已开发出可承受-40℃低温的特种钢材配方。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将降低英国整体能源成本。
根据帝国理工学院模型,当陆上风电装机达28吉瓦时,英国批发电价有望从目前的95英镑/兆瓦时降至78英镑/兆瓦时,每年为工业用户节省12亿英镑用电成本。
面临挑战
据了解,尽管战略前景广阔,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三大矛盾。
首先是社区接受度问题。尽管政策取消了"零反对"要求,但约克郡谷地国家公园周边居民仍发起诉讼,担忧风机影响景观价值。
其次,战略实施面临军事安全争议。林肯郡某空军基地指控附近风电场干扰雷达信号,要求项目方支付200万英镑的"军事补偿金"。
此外,英国国家电网承认,按当前建设进度,2030年只能完成计划输电线路的65%,可能造成"窝电"现象。
对此,政府计划通过《规划与基础设施法案》修订,赋予能源部长对重大项目的"快速审批权",同时将社区收益分享比例从1%提升至2%,即每个风电场需将年收入的2%用于当地教育、医疗设施建设。
工党政府的野心不止于装机容量提升。
根据其"再工业化"蓝图,到2030年英国将形成覆盖风机制造、安装、运维的全产业链集群;培育3-5家本土风电设备冠军企业,进入全球TOP10榜单;陆上风电度电成本降至40英镑/兆瓦时以下,低于新建燃气电厂的55英镑/兆瓦时。
正如英国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所言:"这不是简单的装机竞赛,而是一场关于绿色工业能力的国家重建。"
原文标题 : 英国启动首个陆上风电战略:工党政府按下能源转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