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刘百奇、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臻、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长云等5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出席,分享在各自领域创新创业的故事和体会。
王兴兴: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加快
王兴兴介绍,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主要专注于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经过9年持续发展,宇树科技不仅成为该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公司,而且在多项技术指标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的愿景是通过努力将机器人推广到工业、服务业、消费等各种应用场景,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进步。
谈及感受“大有可为”“正当其时”的时刻,王兴兴表示,不只是宇树科技,今年上半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增长速度都非常快,充分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明显趋势。王兴兴表示,对民营经济充满信心。目前国内经济有良好的政策和发展土壤,能够推动民营企业更有信心投入研发、生产,打造更多面向未来的新产品、新技术。
王兴兴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大家可以多给一些耐心。他认为,“未来3到5年,人形机器人应用会越来越快。当下已经有一些应用场景,服务业、家用、工业场景、危险场景、救援救灾场景都有推进。”王兴兴也坦言:“一下子大规模应用、大规模推广,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目前在人形机器人这块非常有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推动。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全球共赢的状态可以达到。”
刘百奇:商业航天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刘百奇表示,作为一名航天人,感到“大有可为”“正当其时”的时刻非常多。比如,2020年11月7日,星河动力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一款产品谷神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营企业的火箭把商业卫星送入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
此外,他提到,今年6月18日,证监会推出新政,在科创板设立科创成长层,把商业航天纳入第五套标准。“整个商业航天创业者都感到欢欣鼓舞、特别振奋。”刘百奇说,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业航天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这个行业,共同推动了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
刘百奇介绍,商业航天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方面,公司正在研发更大、更强的运载火箭。随着可重复使用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火箭会向着智能化和航班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星河动力计划以火箭技术为基础,拓展其他业务。例如,与一些合作伙伴联合开展太空旅游业务,希望有机会参加国家深空探测等重大专项,拓展更多的商业业务,为中国的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多位企业家谈及创新与传承
除了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这些前沿领域正在创业的企业家代表,与会民营企业中,也不乏来自传统制造业企业的“创二代”代表。
张波介绍,魏桥创业集团起源于山东的一家小型油棉加工厂,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成长为一家拥有10万名员工的综合性跨国企业,连续入选世界500强。集团主要业务聚焦纺织和铝业两大传统制造业板块,目前也在积极向新能源、新材料、汽车轻量化等新兴领域延伸。
张波于2018年接过父辈的“接力棒”,开始掌管这家企业集团。他表示,传承的不仅是父辈的财富和权力,更是那一代创业人的家国情怀和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他介绍,魏桥秉持的企业使命就是实业报国、制造业强国。“我希望,年轻一代管理者一定要继承这个精神底色。”
王臻同样是一位“创二代”,与鄂尔多斯集团同龄,“从小在羊绒衫厂的厂区里长大”。她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父辈身上的志存高远的理想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敢为人先、锐意进取,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相信事在人为,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
接手鄂尔多斯集团后,王臻正在全力推动集团羊绒服装和电力冶金两个板块的系统化提升。王臻坦言,目前行业处于深度转型期,面临多方面挑战。“就像一个数轴上有A就有-A,我觉得这些挑战也是机遇。从大的方向来说,发展的核心其实还是要通过创新和系统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我们要把这些都融合在一起。”
九州通主要定位服务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刘长云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一是用创新引擎打造新质生产力,扛起科技自立自强责任;二是践行共同富裕,厚植民生发展根基。 “要有长期主义。我们每年在基层服务的设施以及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数以亿计。满足基层老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