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贝莱德、富达国际、瑞士宝盛等多家外资机构密集发布2025年中期投资展望,一致看好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此外,最新发布的《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近六成受访者预计未来5年将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其中,数字科技和软件、先进制造和自动化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科技成为其关注的核心方向。
对A股下半年表现保持期待
在贝莱德中国2025年年中投资展望会上,贝莱德基金多位投资专家对下半年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剖析。
贝莱德基金量化及多资产投资总监王晓京表示,今年初,其预测A股市场和国内债券将呈现“股债双牛”格局,从当前表现看,这一判断基本得到验证。尽管市场受不确定因素扰动出现波动,但股、债及外汇市场展现出的韧性超预期。
“具体来看,A股在4月7日短暂下跌后迅速反弹,中小盘表现尤为强劲,涨幅超越大盘。近期日交易量攀升至1.5万亿元,风险偏好显著回升。这一趋势与全球市场同步,美股和欧洲股市同样在冲击后完成V型反转,重回前期高点。究其原因,全球降息环境为权益资产提供了长期支撑,成为推动市场修复的关键因素。”王晓京称。
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认为,在当前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美联储作为降息空间最大的主要央行,其政策调整将对全球股市产生外溢效应: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降息后国内需求会外溢至其他国家;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带来的利率变化会给全球市场形成宽松的环境。这种影响将首先体现在与海外资金联动更紧密的港股,继而逐步向A股传导。
神玉飞进一步表示,从国内环境看,今年政策力度持续加码,这使得上市公司面临的盈利压力较去年明显缓解,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改善。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尤为突出,在股票市场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综合来看,无论是宏观环境、企业盈利,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下半年中国A股的表现保持期待。”神玉飞称。
谈及港股市场表现,贝莱德卓越远航混合、贝莱德远景视野混合基金经理贝毕凯分析,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呈现两大显著特点:首先,整体交易呈现“哑铃型”策略,资金一方面流向红利型资产和资源类等防御性品种;另一方面则聚焦创新药、科技和新消费等成长性主题;其次,市场结构性方向与南向资金流入形成良性循环,年内南向资金主要集中配置于金融和创新药等热点领域。
展望下半年,毕凯认为,南向资金持续性和上述交易形态的互动关系值得重点关注。从投资机会看,恒生科技板块虽因二季度资金分流及电商、社会服务、汽车等行业价格战拖累盈利预期而表现平淡,但其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待行业竞争格局明朗后,具备新经济特质的优质企业有望重获市场青睐;同时,传统经济中的低估价值龙头若能在半年报披露季验证基本面韧性,同样具备估值修复空间。这两大方向或将成为下半年港股市场的重要投资主线。
外资巨头对中国市场兴趣提升
除了贝莱德之外,富达国际、瑞士宝盛等多家外资机构近日也纷纷发布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其最新研判显示,在全球资金重新配置的浪潮下,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股票正显现出罕见的投资吸引力。
“近期的资金流向显示,一场策略性再平衡似乎正在全球悄然展开。许多投资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股票敞口,希望将资金投向美国市场以外的其他地区。”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总监斯图尔特·朗布尔(Stuart Rumble)如是称。
在全球资金重新配置的浪潮下,中国股市正成为外资机构眼中的“价值洼地”。斯图尔特·朗布尔表示,中国股市在2024年经历了波动,然而今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震惊全球,其以远低于先前AI模型的成本,实现几乎相当的功能,凸显中国在研发、人才、数据等领域的基本结构性优势,有效推动创新,也促使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2025年中期市场展望报告中,瑞士宝盛亚洲研究部主管马修斯(Mark Matthews)认为,中国企业越来越注重成本管控,并通过派息和回购提升股东回报。中国股市这些结构性改善、具有吸引力的估值,以及与其他地区股市的低相关性,使得其对中国股票持乐观看法。
全球资管巨头景顺最新发布的《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当前新兴市场仍是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重点,但组合内部的优先次序正在发生转变,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明显回升。
报告显示,在受访者的首选新兴市场投资重点中,59%的受访者将中国列为高度或中度优先市场,位列第二。这是自2024年以来的重大转变,可能表明投资者对中国市场进行单独配置,与更广泛的新兴市场分开。大多数受访者(59%)预计未来5年将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其中,亚太地区主权财富基金的比例为88%,北美主权财富基金的比例为73%。
主权财富基金认为,具有吸引力的当地回报、多元化效益以及扩大外国投资者市场准入是其配置中国资产的驱动因素。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是数字科技和软件、先进制造和自动化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