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15日电(记者安娜、陆宇航)2025年已过半,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仅较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且高于2024年全年经济增速,这份成绩殊为不易。
国民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
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怎么看?在众多经济指标中,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是宏观调控的四个主要着力点,也是衡量一国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指标。
观察这四大指标走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认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稳”的主基调没有变。
——经济增长稳中有升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GDP同比增速是5.4%,二季度是5.2%,上半年GDP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都是5%。”盛来运在当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解释说,所以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是稳中有升的。
“上半年5.3%的GDP增速,再度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相比于同比数据,环比数据更能反映经济运行的短期趋势。“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虽比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从环比来看,依然达到了1.1%,这是不错的增长水平。”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调查失业率总体平稳
从就业来看,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盛来运说,今年以来,我国月度调查失业率基本都在5.0%到5.4%区间波动,总体是平稳的。
——物价基本低位平稳运行
在价格方面,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增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
从月度数据看,盛来运介绍,今年以来,有几个月CPI同比下降0.1%,但是6月CPI同比由负转正,增长0.1%,其中6月份核心CPI已经回升到0.7%。
在他看来,上半年,我国物价虽在低位运行,但是基本平稳。
记者注意到,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我国宏观政策正在转向更平衡的供需框架,有利于推动价格合理回升。”西部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说。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今年6月末,外汇储备33174亿美元,连续19个月维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国际收支也是基本平衡的。
综合来看,“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盛来运说,这是在二季度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非常不容易,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上半年我国经济缘何能顶住压力稳中向好?“内需尤其是消费是促进GDP增长的主动力。”盛来运表示。
数据印证了盛来运的判断。从需求侧“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16.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31.2%。其中,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2.3%,较一季度略有提升。
从主要消费指标来看,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逐季提升。
“上半年消费是一大亮点。”盛来运说,我国消费市场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带动下趋于活跃,发展态势向好。
“春节”“五一”“端午”外出人数创新高,假日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电消费快速增长,绿色消费渐成新风尚;“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尤其是免签“朋友圈”扩大以后,来我国旅游的游客更多,也带动了国内消费;悦己消费、情绪消费等个性化消费方兴未艾,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
上半年有利于消费向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强大的市场基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连平看来,上半年,我国消费增长好于市场预期,以旧换新政策以及财政资源投入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我们现在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人均GDP连续两年稳定在1.3万美元以上。这个阶段正是消费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我国有14亿多人口,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盛来运说。
从内需的另一个重要组成——投资来看,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24.9万亿元,名义增长2.8%,增速虽有所回落,扣除相关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速达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实际增速提升了0.5个百分点。
“所以,投资增速回落幅度不像名义增速显示得那么大,基本是平稳的,考虑到价格因素,投资实物工作量并不低。”盛来运表示。
从产业层面来看,制造业表现也是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上的一大亮点,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上半年,制造业生产和投资都表现出比较强劲的态势,特别是跟高新技术有关的细分行业。”连平说。
据盛来运介绍,今年以来,各地继续实行传统产业更新改造,尤其是在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下,改造步伐加快,大家都在积极对接“互联网+”“AI+”“数字+”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一系列创新成果和产业融合带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强化了经济发展新动能。记者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至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可期
在看到经济向好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内部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缓解,经济运行的基础还需要加固。
“着眼下半年,需尽快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要有一些适度超前的政策准备,为企业提供持续支持,助力地方政府进一步化债。”张立群认为。
“从下半年情况看,尽管外部环境还有不少不确定性,内部结构调整压力较大。但综合判断,我们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盛来运说,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表示,我国政策“工具箱”丰富,在加强政策储备,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出。
此外,连平认为,从近期发布的系列金融数据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力度,也有助于下半年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6.6个百分点。
“我国实现全年目标压力可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判断,下半年,政策或着重针对物价形势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齐头并进推动扩内需和反内卷工作。扩内需政策或将继续在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惠民生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