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优质内容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软实力与关键竞争力。上海这座始终引领风潮的国际大都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
7月15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推出《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下称《若干举措》)。这份包含九大扶持政策的文件,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引发内容圈震动,展现出上海意欲汇聚全球顶尖创作力量、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全球高地”的壮志。
《若干举措》提到,要打造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注重激励优质内容创作,并鼓励优质内容出海。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市级层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及市级荣誉。
B站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非常欣喜看到上海市出台的支持优质内容创作的政策,有这些支持做后盾,在服务UP主时更加有方向、有底气、有资源。让好内容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
政策发布后,一位新媒体公司创始人在小红书上发文感慨,全国明确站出来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头部城市,也只有上海了,而小红书、B站这样的内容头部平台公司能诞生在上海也并不奇怪了。“感觉创作者们的春天,真的要来了。”一位B站UP主表示。
两大高地集聚生态
1000万、200万、2000万、50万……这是政策文件中提及的各类资金支持。
《若干举措》在第一条明确提到,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对集聚区内功能健全、配套完善、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市集聚服务创作者和产业链企业比较突出的孵化器、产业园区,市级层面每年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
文件第二条鼓励举办系列高规格品牌活动。在集聚区内面向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打造行业高端交流交易平台,单个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比例,市级层面最高给予200万元资金支持。
政策也希望激励优质内容创作。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市级层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等国家级、市级和行业荣誉奖项申报。对开展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相关应用场景建设的主体,给予项目总投资最高3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在上海做博主还能领钱!”政策一出,不少创作者就围绕政策开始了讨论。内容创作者经济的一大痛点在于,前期高昂的生存成本与漫长的盈利周期。上海给出了高明而直接的解决方案:用真金白银助力创作者的成长。
此次发布的政策另一高明之处在于其精准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支持黄浦区与杨浦区建设全球影响力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这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两区深厚的产业积淀与独特的平台资源优势,而上海本土两大内容平台也分别成长于这两个区。
助力“中国故事”走向全球
小红书、B站是中国互联网生态中最具活力的两股新势力,背后是百千万级的创作者和亿级用户。依托这两大“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平台,上海已形成独特吸引力。
数据显示,B站月活用户达3.68亿平台用户整体平均年龄为26岁,百大UP主中超30%扎根上海,近400万创作者在此深耕;小红书月活用户突破3.5亿,其中50%为95后,日均产生超1亿次内容互动,也有不少内容创作者最终选择将创作大本营定在上海。
B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上海互联网企业,在上海创业以来一直得到市区两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全程参与到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的建设中。
“这些政策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上海和杨浦区对创作者群体的重视和用心,让我们这些扎根在上海、服务创作者的平台倍感振奋和鼓舞,也为我们营造更好的创作生态注入了强大动力。”B站表示,未来要提供给UP主更实在的创作助力,如现金奖励、额外的流量扶持等,推动UP主获得更多主流平台的认可,让好内容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
前述新媒体创始人认为,“现在上海站出来支持内容产业,更多优质内容资源会被吸聚到上海,包括创作者以及上下游的AI工具、内容服务、商业化等资源。”他提到,移动互联网后最核心的四大方向就是AI互联网、内容互联网、实体互联网与实时互联网。
互联网基础能力完善后,给海量设备填充内容变得愈加重要,而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平台的崛起,同时催生了繁荣的内容产业,内容产业成了当下最大的创富赛道。上海此次发布的内容创作政策恰好踩准时代脉搏。
除了面向国内的影响力,这两大平台在对外讲中国故事上也有不少的助力。
小红书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2025年初,大量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与中国网友展开热烈的交流互动。这些外国用户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宠物、家人、工作和家乡的美景,与中国网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小红书的“地球村春天小聚场”活动,更是将这种线上交流推向了高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造了一场文化互鉴的盛宴。
B站被称为国内版的“YouTube”,也吸引着很多海外博主和用户,例如UP主@郭杰瑞、@歪果仁研究协会等,粉丝都是数百万的级别。
其中@歪果仁研究协会致力于把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构建了解中国的良好窗口。他们以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让外国人能接触到更深层次的中国文化。目前这一账号在B站的粉丝量已经突破400万,视频的总播放量也已超4亿次,他们在海外YouTube等平台也广开账号,介绍中国。
小红书自身也在大力扶持内容创作者,扶持方式包括全年提供千亿级专属流量,开放创作者学院、种草学院、电商学习中心三大平台官方培训资源,以及提供商业合作支持,鼓励专业化运营团队建设,助力优质创作者创业发展等。
《若干举措》的第三大支柱就是要推动“优质内容出海”,这既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战略要求,也是上海发挥其国际化优势、助力中国内容产业抢占全球市场的关键举措。政策依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专项、银鸽奖评选等机制,鼓励创作者积极参与对外城市形象宣介和权威信息发布,支持在海外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中国文化IP。
除了依托两大内容平台的创作者,上海本土还有文化十强企业,例如阅文、喜马拉雅、米哈游等,这些内容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商业运营等方式推动规模化出海,共同助力中国故事的传播。
以阅文集团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出海近年来成绩斐然。据官方信息,截至2024年底,阅文旗下起点国际(WebNovel)向海外用户提供了约68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培养46万名海外原创作家,推出约70万部海外原创作品,累计触达近3亿海外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阅读中国网文,海外读者正在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2022年,“中国”相关单词在读者评论中累计出现超15万次。在读者的相关讨论中,提及最多的中国元素包括道文化、美食、武侠、茶艺和熊猫等,提及率高居前五的中国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和杭州。
在B站和小红书这两大本土巨头的生态加持下,在上海包括文化十强企业在内的内容平台的合力推动下,上海正致力于打造一个既能深耕本土、讲述动人上海故事与中国故事,又能辐射全球、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双赢的繁荣内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