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5 22:53:40 股吧网页版
曾无人问津的港乐黑胶唱片,有些市场价已达万元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葛怡婷

  在许多歌迷心中,宝丽金不只是一枚厂牌,而是港乐黄金时代的象征。半个世纪以来,宝丽金发行的唱片,承载着一代代巨星风华和不朽的时代金声。

  上周,“环球音乐宝丽金绝版黑胶特展”在上海洛克·外滩源展出。数百张黑胶唱片筑起的唱片墙,让我们得以纵览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张学友、陈慧娴、王菲等音乐巨星的青葱面容,以及港乐黄金时代的流行风尚。

  展览由知名乐评人、黑胶藏家翟翊策展,通过三百多张黑胶唱片,展现宝丽金唱片跨越半个世纪的辉煌历史。其中,诞生于1992年的一众黑胶绝版唱片,如今在二手市场的平均售价达上万元。

  翟翊告诉第一财经,此次展览希望通过对实体唱片文化的推广,让今天的乐迷重温粤语歌的黄金时代:“它映照着华语歌坛的光荣与梦想,也映射着一代歌迷的青春岁月。”

策展人翟翊

  这些唱片为何价格不菲

  1993年,在电台担任DJ的翟翊用十块钱买了一张《中国火》黑胶唱片,自此推开了黑胶收藏的大门。在他看来,黑胶唱片的音色饱满生动、逼真动人,从收藏角度来看,它像是一件艺术品,可以摆放、把玩、展示,它带来的美学冲击是其他载体不可比拟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翟翊常去香港,发现黑胶唱片在二手市场被大量倾销,以低廉的价格就能得到一张品相很好的唱片。从此,他就像发现宝藏一样,每次去香港都会购买大量黑胶唱片,将香港流行音乐的精华变成了个人收藏。

  此次展览展出的宝丽金黑胶珍品中,就有1992年发行的绝版黑胶唱片,如谭咏麟的《我的生命我的爱》、李克勤的《红日》、陈慧娴的《归来吧》、徐小凤的《文明泪》等,这些唱片在二手市场的平均售价在万元以上。翟翊告诉记者,1992年,香港的黑胶生产线面临停产,唱片公司不再多发唱片:“发行量少,这批唱片市场价格就高,品相好的在二手市场售价过万,当年就是几十块钱。”

  另有两张唱片被单独放在收藏柜中展示,意味着它们尤其珍贵。一张是许冠杰“莲花乐队”时期鲜为人知的个人专辑《Time of the Season》;另一张是张国荣的首张个人音乐作品、1977年发行的首张EP《I Like Dreamin'》7吋细碟。

张国荣首张EP《I

  黑胶唱片在二手市场如何定价,与唱片发行量、歌手知名度息息相关,与唱片的音乐质量并不完全挂钩:“百万销量的专辑遍地都是。价格比较高的一般是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歌手发行量少的专辑。”《I Like Dreamin'》便是一个例子。

  当年唱片公司给歌手推专辑时,都会通过推单曲的形式试水,看市场反馈调整营销策略。当时还是新人的张国荣成为职业歌手的起步并不顺利,《I Like Dreamin'》当年大约只发行了两百张,甚至被人拿来当成垫煲仔饭的垫子使用。这张唱片发行量少,存世也少。翟翊一直听闻张国荣有张传说中的唱片,等待多年都没有在市场上发现:“我听到消息说有香港卖家放出这张唱片,出给了内地买手,就从北京坐动车到沈阳,把这张唱片带回来了。”

  张国荣的唱片展品还包括他的首张英文大碟《Day Dreamin'》、首张粤语专辑《情人箭》、口碑力作《Summer Romance'87》、致敬翻唱大碟《Salute》,以及《陪你倒数》《一切随风》等演艺生涯后期经典。

  翟翊向记者特别推荐了《Salute》,在他看来,这是张国荣最优秀的专辑之一。在这张翻唱专辑中,张国荣致敬了一系列他喜爱的音乐和歌手作品,为每一首歌曲都写了文案。“从选曲上,你可以感受到,张国荣是真正的艺术家。他没有选择那些传统意义的大热金曲,而是一些非常有水准的流行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原唱者的专辑中,甚至没有得到很多歌迷认同,经由张国荣的二度创作,赋予这十首歌曲新的生命,新的光彩。”

  展览特别策划了许冠杰、谭咏麟、张学友三代“歌神”专区,呈现他们从新人到巨星的音乐生涯。三人的作品串联起宝丽金的黄金时代,以截然不同的艺术特质驱动这家传奇厂牌从香港本土崛起走向鼎盛。

  1975年,许冠杰的大卖专辑《天才与白痴》收录了12首歌曲,同名主打歌为许氏兄弟主演的同名电影主题曲。这张由宝丽金发行的唱片,被视为推动粤语流行音乐主流化的重要作品,拥有多个不同版本,此次展览展出了《天才与白痴》十个实体版本,涵盖不同发行时期、出版地域与聆听介质,呈现粤语流行乐的全球化和数字化历程。

  实体唱片是对音乐的尊重

  7月,环球音乐宝丽金绝版黑胶特展先后在广州、上海展出,备受乐迷欢迎,并借由展览向年轻人传递港乐魅力,推广唱片文化。“在我的青春年代,港乐是时尚的代名词。在今天来看,我认为这些音乐、流行文化仍然不落俗套,前卫潮流。”翟翊说。

  近年来,黑胶回潮,泰勒·斯威夫特等欧美歌星和华语一线歌手都将黑胶唱片当成专辑发行的标配。歌迷也开始在黑胶中寻找过往的记忆,或追求真实生动的音乐效果。为传承经典,环球音乐推出ARS复刻黑胶系列,主打还原母带,丰富细节,提升音质。

环球音乐ARS复刻黑胶系列

  今天的年轻人消费黑胶唱片,与过去纯粹欣赏品质音乐的诉求不同。翟翊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部分年轻人买唱片以收藏为主,因为喜欢这位歌手,就将他的黑胶唱片当成周边去消费,它不再只是音乐传播的介质,可以是一张名片,也可以是一张海报。

  另一方面,今天欣赏黑胶唱片的门槛降低,不再需要一套昂贵的组合音响:“用平价的唱机去听,追求简单、轻便,就像相机一样可以随身携带,在任何场景都可以使用,唱机一摆,唱针一搭,这是多么怀旧又多么酷的行为,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翟翊发现,今天的黑胶生产线也开始逐渐增多,广东、河北、上海、北京都有了黑胶生产线,这意味着黑胶唱片不再停留于个人收藏,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他看来,实体唱片消费的再度兴起,至少能够给用心做音乐的人更好的生存空间和未来发展的可能。“唱片公司变少了,就是因为靠卖唱片赚不到钱了。实体唱片文化的兴起,不能说奢望让唱片公司集体复兴,但至少可以让行业重拾对音乐的尊重,进而带来希望。”

  在翟翊看来,实体唱片是对音乐文化的尊重。打开一张黑胶唱片,可以看到关于这张唱片诞生背后的故事和细节,它不是网上快速划过去的几行冰冷文字,而是清晰介绍了唱片企划的背景的创作始末,所有参与创作这张唱片的音乐人和艺术家的信息,包括歌手的爱好、思想、写真等:“它除了让人欣赏到高品质的音乐之外,也让我们感受到音乐文化带来的温暖,这是数字音乐无法实现的。”

  “每一张唱片就像是一扇任意门,当你欣赏把玩的时候,思绪马上就会穿越到这张专辑发行的年代。我们可以通过专辑设计、歌手造型,了解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它让我见证各种不同的风光和景色,是我最好的伙伴。”翟翊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