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成为上半年的经济答卷。
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CPI同比下降0.1%,其中6月份CPI同比上涨0.1%,核心CPI同比上涨0.4%。这一成绩明显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凸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和耐力。
中国经济能在内外不确定性日渐增强之下,取得如此成绩,既得益于宏微观政策对经济的持续助推,又反映大国经济本身所内聚的耐力和韧性,及这些年中国经济向上增长惯性的释放,如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的提升,切实反映全社会居难思变、迎难而上的行动力和发展破局的共识。
特别是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奏响中国创新交响乐,泡泡玛特成为中国创意的一张名片,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领域始终保持在全球第一队形中,等等,突显了中国民营经济拥有的超凡顽强生命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展现了一条可行、可信的向上向善增长之路。
这种如野草野花般顽强的内生生命力,反映政策只要正确施力,经济就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增长力。中国民营经济不缺能力和实力,只要权力基于经济社会成本最小化原则多“松手”,民营经济就会尽力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我们已经看到权力不断“松手”的松弛力。上月末北京明确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以及需通过外摆摊位开展临时性促销售卖等商业经营活动,无需消防部门审批或备案;14日东莞发布《东莞市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酒吧、娱乐场所的驻唱、驻演等商业性演出活动实施“应批尽批”便利化审批等。这些案例,正开启“少拧螺丝多松手”的接力赛,清理整顿着妨碍经济向善向上成长的繁文缛节和制度藩篱,释放着经济最本能的自由之火。
权力的每一次松手,在市场播种的都是向善向上的动能和空间。这是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探索出来的实践智慧,这期间,每一次伐毛洗髓的改革,都围绕着一个主轴,就是清除妨碍人财物自由流动的桎梏。如人的迁徙自由,打开了人力资源全国优化配置的大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摒弃身份经济的竞争中性等,营造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经济社会秩序,成为经济欣欣向荣的密码。
释放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打开经济发展的更大自由空间,开启的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法治化营商环境根植到中国经济的五脏六腑,让权在法下,真正浸入人们日常,成为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底气。
同时,要尽力避免合理的刺激变成伤害经济内生力的干预。最新宏观数据显示,社融和M2高企,在推动GDP增长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刺激和干预之间的度。从上半年社零同比增长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5.3%、CPI同比下降0.1%等数据看,M2撑起的主要是生产端的制造能力,居民有效消费能力显然不足以消化掉M2和社融撑起来的供给端。
若有效需求得不到根本性改善,M2垒起来的将是容易不良化的低效无效风险资产,各行业将容易陷入竞争红海。为此,主要服务于“两重”“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应适度与时俱进做压力测试,动态评判这些资金用到哪里更能舒缓有效需求不足,以便让政府的经济支持政策发挥最大化的成效。
一个可信可行的建议是,将部分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社保福利领域,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获得可预期改善。唯有给居民足信允诺,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能真正变为市场即期消费,且居民自发的消费行动,将更能拉长经济的迂回生产能力,更能真正有效提高市场供需匹配能力,最大限度避免直接刺激政策的扭曲激励、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济社会福利的人为损耗。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当前经济已呈现出稳中向好态势,稳固这一难得的态势,市场最期许的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回归和经济的烟火气,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少拧螺丝多松手,通过简政放权、轻税薄赋,释放民营经济的生命力。此时权力的适度后退,营造的是经济社会前行的动能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