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5 23:01:41 股吧网页版
非车险将推“报行合一”,保险业“反内卷”进行时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杨倩雯

  近日,非车险领域即将推行“报行合一”的消息,再次将保险行业“反内卷”的话题推向台前。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之前银保渠道、个险渠道的‘报行合一’,还是此次非车险领域的跟进,都是监管在渠道费用上引导行业‘反内卷’,斩断恶性竞争的链条。”一名保险公司高管表示。

  事实上,针对保险业沉疴已久的“内卷”,监管部门的治理早已多管齐下。近年来,除了在车险、人身险各渠道、非车险等领域逐步执行“报行合一”,严控手续费的无序竞争以防止“费差损”之外,监管部门在产品端亦多次压降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以及万能险、分红险的结算利率和实际收益率,以防“价格战”可能引发的“利差损”。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行业的“内卷”,其深层症结在于长期以来高度同质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各家机构在产品设计、渠道布局上大同小异,最终只能陷入“比费用、拼收益”的低水平恶性竞争。因此,在一系列“反内卷”的措施基础上,更需要全行业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市场定位上走出差异化、错位化的路径,才能让竞争回归价值创造的本源。

  手续费“反内卷”:“报行合一”斩断恶性费用竞争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向财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下发《关于加强非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财险公司应遵循合理、公平、充足原则厘定费率,合理设置附加费率,不得在费率结构中设置与所提供服务不相符的高额费用水平,并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这也被市场视为非车险业务即将开始“报行合一”的明确信号。

  所谓“报行合一”,是指保险公司实际执行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与向监管部门报送的备案材料保持一致。

  这看来理所当然的要求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面临险企因做大市场、抢占渠道的需求,出现各种渠道“内卷”的现象:银保渠道为抢网点,实际手续费远超报备水平,成了“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典型;个险渠道靠短期激励堆保费,“增员—脱落”循环往复;车险市场费用竞争白热化,甚至出现“倒贴钱做业务”的极端案例。

  以银保渠道为例,根据第一财经了解,曾经多地的银保产品佣金率可以超过30%水平,甚至有银行抬高部分五年期终身寿险的手续费率至50%。如此高的手续费率,最终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及行业健康发展。

  作为“反内卷”的应对措施,近年来“报行合一”从车险开始,并逐步向人身险的银保渠道、经代渠道及个险渠道延伸,如今再在非车险业务开展,让渠道竞争从“拼费用”的“内卷式”竞争泥潭中挣脱出来。

  在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看来,保险业曾经较为粗放的费用管理方式,为行业发展埋下了风险隐患。严格执行“报行合一”政策,对于险企遏制费差损、提升经营效益、控制风险等大有裨益。

  近期,在金融业“反内卷”趋势之下,安徽省、福建省、河北省廊坊市等多地的保险行业协会也纷纷发布了“反内卷”倡议。严格遵循“报行合一”监管要求,坚决抵制恶性价格战等行为是倡议的重要内容。

  从数据上来看,“报行合一”实施后,也确实显著压低了保险公司的费用水平。

  据金融监管总局估算,银保渠道的佣金费率较“报行合一”之前的平均水平下降了30%左右。而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由于实施“报行合一”以及主动管理费用等综合因素,2024年上市险企的寿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广发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4年太平人寿手续费及佣金下降了两成左右,平安人寿及中国人寿也下降了约4.5%。同时,从投入产出比的“手续费及佣金/新单保费”的比例看,上市险企亦均有所下降。展望2025年个险等渠道“报行合一”的进一步推动,广发证券预计,上市险企的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

  在财险方面,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从车险“报行合一”经验来看,会带来费用率明显下降,2024年公司车险综合费用率(旧准则)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预计如果非车险“报行合一”顺利推进,实施“报行合一”的业务先期能够推动降低费用率1个百分点左右,支持商业非车险业务质量改善。

  产品“反内卷”:压降预定利率

  如果说渠道内卷是“卖得乱”,那产品内卷就是“长得像”。

  在低利率时代,当增额终身寿险走红后,多数保险公司纷纷跟风推出同类产品。要想吸引消费者,就只能靠“高现金价值”。同样,全行业的理财型分红险、万能险也大同小异,营销时主要依赖“高结算利率”和“高分红”。然而,在这样的“内卷”中,支撑这些预定利率和结算利率的投资收益率,却随着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不断走低,部分较为激进的险企为了抢占市场,无视投资收益率实际情况而用高收益吸引客户,最终可能引发“利差损”风险。

  而压降预定利率就成了在产品定价端“反内卷”、防风险的重要措施。

  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是厘定费率时使用的对预计保单现金流进行折现的利率,也就是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期。

  在低利率环境下,2023年及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两次下调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一路调整至2.5%,而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下调至2%,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至1.5%。

  广发证券测算数据显示,从新保单的综合负债成本看,上市险企2024年“NBV打平收益率”受益于预定利率下调以及银保渠道“报行合一”而明显下降,5家上市公司平均下降幅度为61个基点。

  今年1月,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机制正式建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款利率等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挂钩。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预测,根据动态调整机制规则,以及目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预计三季度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或再次下调50个基点,分红险预定利率和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或下调25个基点。

  同时,针对分红险、万能险预定利率之上的实际收益部分,监管亦通过压降上限、要求审慎确定各产品年度分红水平等措施,防范险企随意抬高分红水平及万能险结算水平来进行“内卷式”竞争。

  深层破局:转变发展方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行业的“内卷”从深层次角度而言,还是因为部分险企粗放式发展下的同质化竞争。在过去的路径依赖下,这些险企普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差异化发展战略缺位,导致不得不采取“内卷式”的高费用、高定价来竞争。

  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虽然“报行合一”降低了费用率,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规范缓解了利差损风险,但这些措施更多是从外部对行业进行约束和引导,在此基础上还需险企从内部进行变革,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核心竞争力,以破解低层次的、同质化的无效“内卷”,从规模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

  而这也是监管一直鼓励的方向。从“顶层设计”层面的保险“新国十条”到上述保险行业协会的“反内卷”倡议,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满足多样化需求的保障型产品,探索“保险+服务”新模式,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等内容都被反复提及。

  当然,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保险公司重新审视发展逻辑。杨铮表示,面对同质化竞争,保险公司要构建多元化渠道,不能再依赖单一渠道;要继续深化代理人队伍改革转型;要构建“保险+服务”模式,拓宽服务边界,满足客户差异化、多元化需求。

  从市场上的观察而言,部分公司也已开始重构自己的发展模式,例如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友邦人寿等险企在经过持续几年的转型后,目前已开始在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上发力,并且构建养老服务生态,用“保险+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的模式而非依靠产品收益的高低来吸引消费者,增加客户黏性;部分产险公司也开始在“风险减量服务”上持续投入和发力,将保险服务从单纯的“事后赔付”向前延伸至“事前预防”,用差异化服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转变,让保险回归“风险保障”的本源,也让竞争从“比谁费用多”转向“比谁更有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