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北京报道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数据。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1万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万亿元,增长5.5%。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
尽管面临外部巨大冲击,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5.3%,实现平稳运行,为全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上半年5.3%的增长背后,主要在于宏观政策靠前发力、假期消费带动、“抢出口”效应等。
不过,在二季度消费和出口增速上行的基础上,二季度经济增速小幅回落至5.2%,主要在于投资的拖累,尤其是房地产投资降幅在扩大。另外,二季度GDP平减指数降幅有所扩大,反映出当前物价低迷、有效需求存在不足。
展望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仍有较好的基础。但是,考虑到“抢出口”透支部分下半年出口份额、去年四季度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抬高基数、外部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仍需加力,尤其需要更好地扩大内需。
二季度消费和出口“逆势”回升
面临美国加征高额关税的不利条件,二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2%,表现好于外界预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和出口“逆势”回升。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手机、家电、汽车等重点商品消费增长带动作用明显。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主要受假日消费、入境游等带动。另外,随着中国免签国家增多,“入境游”也对消费有一定拉动作用,像今年五一、端午假期,适用免签政策入境的外国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2.7%、59.4%。
需要指出的是,6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较5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表示,由于今年“618”提前开启,部分消费前置到5月份,因此6月商品消费增速有所回落。具体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作用明显,家电、汽车等的零售额增长较快;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石油及制品类形成主要拖累。
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二季度出口增速在进一步回升,上半年出口增长7.2%,较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面对美国加征高额关税,我国二季度出口维持相当韧性、表现亮眼。5月中旬中美经贸磋商取得积极进展,6月当月出口数据进一步改善,6月当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7.2%,较5月份回升0.9个百分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上半年我国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长5.9%,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2.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对外全面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一季度我国对美“抢出口”现象突出;二季度美国暂缓加征关税的窗口期内,我国对欧盟、东盟“抢出口”效应持续发酵。尽管二季度我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但整体出口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降反升,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二季度消费和出口表现较好,但是二季度经济增速相较一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主要在于投资的拖累。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相较一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基建、房地产投资增速均较一季度有所回落。具体来看,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总体依然维持较高的增速;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政府债券靠前发力对此有一定支撑作用;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2%,降幅进一步扩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再度转弱,止跌回稳仍然面临压力。随着稳楼市举措的持续出台,一季度的土地、销售、价格等房地产指标有所好转。但是,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有所转弱。1-6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分别累计同比下降11.2%和5.5%,跌幅较一季度分别扩大1.3和3.4个百分点。
受外需和消费带动,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生产端维持较好的增速。
下半年要“反内卷”还要“扩内需”
上半年经济运行平稳,好于外界预期。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规模为66.05万亿元,去年上半年最终核定的GDP规模为63.36万亿元,简单计算可以得出,2025年上半年GDP名义增速为4.25%,而上半年GDP实际增速为5.3%,可以得出上半年GDP平减指数约为-1%。这意味着以现价计算的名义增长,要低于实际增长,这会影响微观主体的获得感。
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5.3%,这意味着只要没有非常显著的外部冲击,全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目标问题不大。但是,上半年名义GDP增速为4.25%,与实际增速相差超过1个百分点,且这一差值连续三个季度走阔,而企业利润、居民工资、政府财政,皆是以名义收入计价,这意味着微观主体感受和宏观数据之间依然存在“温差”。
刘晨表示,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需关注。居民“存多贷少”现象仍然明显。1-6月份,居民新增贷款、存款分别同比少增2900亿元、多增1.5万亿元。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内卷式”竞争加剧,截至6月份,PPI同比已连续为负。
陶川表示,上半年GDP名义增速是4.3%,二季度名义GDP增速与实际GDP增速缺口拉大,反映出当前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态势。预计继中央财经委会议之后,“反内卷”将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议题。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展望下半年,稳增长的政策仍会持续推出。今年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半年已经下发超1600亿元资金,下半年还有近1400亿元“国补”资金有待投放。今年全年4.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上半年债券发行进度接近50%,下半年仍有超2万亿元资金待发行使用。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是有支撑的。上半年消费市场趋于活跃,下半年在消费政策的推动下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增长2.9%,这是在二季度遭受外部巨大冲击情况下取得的,显示了贸易的韧性。今年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托底作用。按照中央要求,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出下半年政策,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丰富,也在加强政策储备,会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推出。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大致从9月份开始落地,政策带动下,去年四季度汽车、家电、家具等商品消费增速明显提升,这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今年四季度的基数。另外,上半年出口超预期背后,在于部分出口提前释放,下半年出口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张林进一步指出,建议下半年适时推出准财政政策工具,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完全取消限售限购等措施持续稳住房地产市场,加快商品房销售以及商品房价格转正的节奏,避免财富损失效应持续伤害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大制度型开放,扩大免签政策,吸引外国消费者来华消费、来华投资,同时为我国企业的产能出海创造良好条件和政策引导。
刘晨表示,下半年宏观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力提效。尽快全面放开房地产销售限制性政策,完善优化收储政策,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财政政策需持续用力、更加给力,突出投资于人导向,加大对民生、消费相关领域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升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伴随政府强化规范治理,以及光伏、水泥、汽车等行业协会采取自律行动,部分行业“内卷”问题有所缓解,未来应继续清理违反公平竞争审查的各类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树立长期可持续经营理念,形成更加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