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在“宣言2.0:中资头部机构如何牌照升级布局全球”圆桌会议中,Animoca Brands企业发展总监Milton Lam指出,《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有助于香港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监管框架,实现技术、监管、司法、执法的“四位一体”。
6月26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下称《政策宣言2.0》),重申致力于将香港打造为数字资产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
《政策宣言2.0》提出,香港特区政府将构建一个值得信赖且着重创新的数字资产生态圈,以风险管理及保障投资者为先,同时致力于为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实质效益。政策宣言还提出了“LEAP”框架,重点包括四个板块:优化法律与监管、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
8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将落实稳定币监管制度。复星财富控股数字资产业务董事赵晨表示,这预示着香港正加速成为全球数字资产和Web3创新的重要枢纽。
香港需及时构建M2向M0转换机制
美国在建立稳定币监管方案上也迈出了步伐。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立法,旨在为被称为“稳定币”的加密货币建立监管框架。这项名为《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以下简称《GENIUS法案》)的议案获得两党支持,以68票对30票的结果在参议院通过,标志着该院首次批准主要加密货币立法。
赵晨表示,美国稳定币法案是美元“双花”的体现。若该法案正式通过,影响将十分深远。概括而言,“双花”(double-spending)是指使用同一笔资金进行两次或多次交易。而在线支付的出现意味着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双花”。
赵晨补充道,现金货币构成M0,现金货币与银行存款构成M1,现金货币、银行存款及其他金融资产构成M2。美债上链模式的核心机制在于将链下M2层级资产转换为链上M0级别的稳定币。
美债上链指将美国国债等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并在区块链网络上进行交易和流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旨在连接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为投资者提供新的资产配置选择。
赵晨进一步表示,在此背景下,若香港未能及时构建相应的M2向M0转换机制,香港市场将面临被美元稳定币挤占的风险。
RWA流动性不足
在RWA逐步发展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
RWA.xyz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剔除稳定币后全球RWA资产总额约为255亿美元。其中,私人信贷(占比58.5%)、美国国债(29.6%)、大宗商品(6.4%)是前三大RWA产品。当前RWA产品主要发行在以太坊(市场份额58.2%)、ZKsync时代、Aptos等公链上。根据BCG和ADDX联合预测,到2030年RWA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
Solana基金会主席Lily Liu曾表示,目前RWA发展的关键瓶颈在于链上应用场景不足、流动性持续缺失,资产上链后出现价值与价格脱节,因而难以实现有效市场化流通。
对此,赵晨指出,无论现实资产包装得多么精美,都无法改变其内在流动性欠缺的客观事实。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负责人赵国栋认为,尽管现有RWA产品在流动性与收益率方面尚未充分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但当前参与代币化的标的均为优质资产,原因在于代币化资产对数据真实性与透明度要求极高。
国浩律师事务所研究报告显示,RWA实质上构建了“传统资产收益—链上代币分配”的传导机制,其合规重点在于确保底层资产托管安全、收益分配透明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合规。
赵国栋表示,内地拥有丰富的优质资产,持续引入此类资产有望推动香港资本市场的完善与深化。他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将境内数字人民币及RWA资产与香港稳定币建立对接机制,规定RWA资产交易须以数字人民币结算,并实现全部资金流向链上透明记录,从而使数字人民币与港元稳定币通过市场机制实时“对话”。
赵国栋补充,借助上述机制可实现内地与香港市场资金的有效互通,待基础设施完善后,二级市场流动性等关键指标将迎来“质的跃升”。
Fireblocks机构业务总监Jude Zhu则建议,投资者可将持有的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资产作为抵押品,通过交易所或券商购买代币化股票;反之,亦可将代币化资产作为担保,在交易平台购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这种双向互通机制使RWA与数字资产实现相互转换,显著增强市场流动性。
稳定币牌照对部分公司并非必要
展望未来,QReg董事总经理汪智盈认为,2026年Web3技术将与法律金融深度融合,目前是券商布局数字资产业务的战略机遇期。
在券商加速布局数字资产业务的同时,香港特区政府的监管却从未放松。香港特区政府官网显示,《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实施,任何机构或个人在香港开展业务过程中发行与法币挂钩的稳定币,或在其他司法管辖区发行声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均须事先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相应牌照。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此前表示,批出的稳定币牌照数目将是“个位数”,2025年内将发出首批牌照。考虑到稳定币作为相对新兴产物所涉及的风险,同时也考虑到用户保障和市场承载力,牌照发放将设置“相当高的门槛”。获牌稳定币发行人必须具备实际应用场景,并以稳健和可持续的方式运营业务。
对此,Milton Lam表示,合规稳定币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对特定市场业务的可行性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业务牌照从“1号牌”到“9号牌”,涵盖股票、股票期权、债券、互惠基金的买卖及经纪服务,以及以全权委托形式提供基金、证券或期货投资组合管理服务等。针对证券型虚拟资产相关业务,需匹配传统金融牌照的“升级”版本。
截至2025年7月10日,香港证监会官网显示,已有40余家机构获批升级“1号牌”,可支持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汪智盈指出,“1号牌”到“9号牌”的升级过程并非对每家公司都具有同等意义,部分升级可能带来经济效益,另一些则未必。
“不同公司业态各异,”Milton Lam建议,部分企业应将重心从单纯关注稳定币牌照,转向聚焦自身数字资产业务规划,以及基于稳定币可拓展的新业务与产品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