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公募二季报披露,主动权益类基金过去三个月的运作情况也渐次揭晓。截至7月15日发稿,已有30只主动权益基金披露了2025年二季报,背后涉永赢、银华、中欧、长城、德邦、华富、同泰等基金公司。
对比一季度的持仓表现,在二季度持续的高仓位运作,是这些主动权益基金的关键特征。
从Wind数据统计来看,前述30只基金中的28只,其截至二季度末的股票仓位均高达85%以上。剔除成立不足三个月的基金后,整体的平均股票仓位则从一季度末的86.46%增长至90.1%。
在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对投资组合进行积极调整下,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在上半年打出了“翻身仗”。而展望后续的超额机遇,除了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热点被认为仍具长期确定性外,在基金经理的策略中,也可以看到稳定币、深海科技、云计算等新兴应用关键词。
主动权益基金齐加仓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前述已披露二季报的30只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合计38.90亿元,较上季度24.39亿元上涨了59.57%。
在持仓方面,其中17只基金的股票仓位在二季度末环比都有所增长,占比过半。
其中,仓位跃升最大的要数同泰产业升级,其权益占比从一季度末的34.22%跃升至92.35%。拆解超58%的季度增幅,背后一方面是同泰产业升级投资策略经历短期切换后,在二季度的重新回归。
从基金的过往资产配置来看,同泰产业升级过去两年来股票仓位实际长期维持在90%上下,整体均衡持有金融、工业、消费、科技等。不过在今年一季度,基金一反常态地清仓了全部股票,仅改为持有6只银行股。
对于这一特殊操作,基金经理王秀在二季报中指出,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3月因机器人板块面临过热和调整压力,短期做了切换。“二季度以来,因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叠加一季报财报表现不佳,机器人板块整体呈现下跌趋势。本基金在二季度逐步切换回机器人方向。”王秀称。
不过从客观的因素来看,基金经理如此操作的背后,或许也是机构资金一季度大幅撤离下的无奈之举。记者注意到,受前期业绩表现影响,同泰产业升级曾在一季度一口气被机构赎回超7000万份,当季季末总规模不足万元,因而仅持有6只银行股各100股。不过4月1日以来,随基金重新恢复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基金AC份额合计在二季度重新获得了近0.9亿份的净申购。
整体来看,更多基金的加仓背后,还是来自于对权益市场的乐观押注。
上半年主动权益“亚军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另一只在二季度大幅提升了权益仓位的主动权益基金,截至上半年末,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近90%的年内收益率高调领跑。聚焦二季度,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也以35.86%的涨幅跑赢业绩基准30%以上,同期规模则从一季度末的3596万元跃至11.32亿元。
区别于同泰产业升级调仓的特殊性,涌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的资金,在二季度大多被基金经理快速转化为对既有持股的进一步加仓。
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权益仓位在二季度内从76.32%提升至90%以上,涨幅达14.4%。其中上一季度多只重仓的A/H股药企,如信达生物、益方制药、热景生物、一品红等,其持股数量和占基金净值比例都在报告期内持续增长。
同时,亦有部分热门创新药股在报告期内新获基金重仓,如三生制药、石药集团等。
回望2025年资本市场的上半程,科技、新消费、创新药你方唱罢我登场,显著的结构性行情和二季度以来一系列外围风险事件主导下的全球资本市场波动,让倚靠灵活交易获取超额的主动权益基金再次回归主场。
其中,部分专业壁垒高,又或是尚未被主题指数充分概括的新赛道、新企业,尤其考验基金经理提前“埋伏”的主动管理能力。在这一背景下,善于挖掘与调仓的主动权益基金,便往往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回报排名前10的公募基金,均为主动权益基金。同期收益率排名前30%的202只基金中,主动权益基金的占比更超过了6成。
另一个客观佐证还在于,继2021年后,中证主动式股票型基金指数在2025年终于又一次跑赢沪深300指数。截至7月15日,中证主动式股票型基金指数开年迄今的涨幅录得9.14%,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仅为1.95%。
在多家基金管理人看来,眼下投资者可以适时切换到“牛市思维”,拥抱市场为主动权益基金带来的优势。
“今年以来科技、制造等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形成鲜明分化,A股与港股呈现显著结构性特征,细分领域轮番表现,行业轮动速度加快。在这种格局下,主动基金可通过深度研究提前关注高景气赛道,而指数则一定程度受限于成分股分散和权重相对固定,难以集中关注高增长领域。”银华基金表示,“同时,随着股市波动性显著上升,地缘冲突等事件频发,主动权益基金则可发挥动态调整的优势。”
二季报中的未来机遇
二季度以来,哪些行业最受基金经理看好?之后又还会继续投吗?
随着产业周期迎来“收获季”,创新药无疑成为了二季度的“投资密码”之一。而对于行业是否在下半年继续释放投资价值,也是眼下市场的一大热议点。
从已披露二季报的几只医药类基金来看,展望后半年,多位医药类基金经理都指出,创新药依然会是置信度比较高、空间比较大的资产。不过,对于未来从何进一步挖掘创新药的超额收益,医药基金经理之间也打法不一。
例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会更偏向于趋于成熟的企业成果兑现。其在二季报中指出:“基金将在三季度继续聚焦在创新药领域,整体持仓和交易思路将围绕临床数据读出、管线海外授权和国内销售放量三个角度展开。”
相比之下, 永赢医药健康基金经理单林则表示,与器械、电子等逐级迭代有所不同,新药研发是点状、散发式创新,因此会在下半年给予“赔率型机会”更高的配置权重:“国内创新药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在数百家上市公司中,总有默默无闻在某些领域耕耘的新药企业有待市场发掘,这类机会往往具有很高的赔率,我们力求更早些发现这类机会,并给予客观定价。”
记者注意到,区别于长城医药产业精选重仓数只千亿级别个股,永赢医药健康在二季度重仓股集体“换血”后,显著更偏爱中小盘风格,其半数重仓股最新总市值在200亿元以下,其中部分重仓股如康辰药业、汇宇制药等,总市值不足百亿元。
科技方面,在已披露二季报的基金中,基金经理则密切关注细分产业和新兴应用。
对于人工智能,中欧信息科技基金经理杜厚良和中欧智能制造基金经理邵洁,都提到了AI推理端的爆发。
其中邵洁表示,AI推理进入新阶段,推理模型的模型维度、模型记忆、推理速度和推理成本都是产业创新的方向,在这四个维度踏实努力做好产品的公司有机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智能汽车、先进制程、自研芯片IP、下一代智能终端等高技术附加值领域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和赶超。
人形机器人也获得了德邦高端装备混合基金经理陆阳的看好。其指出,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制造、服务行业、健康养老、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不同场景的需求潜力都将是巨大的。着眼当下,人形机器人的硬件产品定义已经逐步收敛,各个厂商都从实验室阶段迈向实操进阶阶段,AI与物理实体深度融合将推动“超级大脑”进化,实现动态环境自主决策,产业按下加速键。
此外,永赢基金旗下的几只在7月14日披露二季报的主动权益产品——永赢科技智选、永赢制造升级智选和永赢启源,则分别聚焦了更加细分的科技新兴应用领域,如云计算、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
金融方面,目前已经披露二季报的主题基金暂时仅有同泰金融精选,基金经理同为王秀。不过从其最新持仓和投资策略来看,基金经理对稳定币等金融科技对行业赋能的关注,一定程度代表了某种投资趋势。
“稳定币凭借币值稳定、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随着政策和应用的落地,将进一步重塑跨境支付,补充主权货币职能,推动货币国际化,虚拟资产相关业务将为券商和金融科技公司带来业绩增量。”王秀表示。
记者注意到,在二季度,同泰金融精选在一众金融类重仓股中,新进重仓了三只信息技术类股票——新国都、金证股份和移卡,三只股票在报告期末占基金净值比例合计达13.8%。不难发现,这些个股均为“稳定币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