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培训班在郑州举办
为推动河南期货市场优势再造,提升国有企业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管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郑商所近日联合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河南证监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在郑州举办河南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培训班。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价格、汇率、利率等波动加剧,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上市公司作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风险管理能力不仅关系企业自身发展,而且影响资本市场稳定和投资者信心。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期货市场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施行,为期货市场平稳发展夯实了基础,拓展了期货业务模式。河南省委、省政府也一直高度关注期货市场发展。去年,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再造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多措并举推动河南期货市场优势再造。
期货和衍生品业务是企业经营的“缓冲器”和“避风港”。对于企业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业务,河南省政府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提出,一是要建立健全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管好用好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的前提。二是建立专业的人才队伍。期货和衍生品业务涉及面广,对交易流程把控要求高,企业要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专业队伍。三是借助好的交易平台。一个好的交易平台能够规范企业交易行为、维护企业权益、保障企业利益。
“河南是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源地,但是要成为期货运用大省依然任重道远。”河南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余年的发展,品种体系不断完善,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价格影响力显著增强,为企业管理风险提供了更多工具选择。当前,上市公司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有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善于运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的上市公司在行业竞争中将更具优势。
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在培训班上表示,期货市场在发挥重要功能的同时,因其杠杆交易、跨市场等特性,也蕴含着风险,强化风险防控始终是期货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做好期货市场工作,要坚决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部署和大政方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技术性特征日益突出,要充分了解和全面认识期货市场的总体特征、属性和功能,这是期货市场每个参与主体的必修课。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郑商所积极落实《意见》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25年郑商所不断拓展服务深度,为河南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期货力量。河南同舟棉业、心连心化学、河南粮投等3家河南龙头企业成为郑商所服务实体经济产融基地,河南豫棉、河南能源化工等7家河南企业成为郑商所产融基地储备企业。同时,郑商所还注重发挥河南的期现枢纽优势。截至目前,郑商所共在河南11个地级市设置交割服务机构29家,涉及白糖、花生等6种农产品以及尿素、甲醇等5种工业品,通过全国交割网络融入国内大循环。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本次培训为参会的河南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安排了宏观形势解读、企业内控体系搭建、财务及税务处理等专题课程,内容丰富、贴合企业实际需求。此次培训在引导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深刻认识运用期货和衍生品重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套期保值理念,警惕从“风险管理”滑向“投机套利”,并指导企业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参会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推动产融结合、区域经济稳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