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鹤静)随着投资者对收益稳健的诉求日益高涨,“分红”机制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重视和欢迎。在此背景下,“会分红”的基金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摩根资产管理打造的“红利工具箱”涵盖的摩根中证A50ETF、摩根中证A500ETF、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均设有季度强制分红机制。近日,三只产品迎来季度分红。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三只产品成立以来已累计分红2.3亿元,今年4月刚发行的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也首次公告分红。三只产品都在基金合同中明确规定,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若ETF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为正,则强制分红,且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额收益率的60%。这一机制将分红预期写入产品合同,让分红季季可期。
摩根资产管理表示,季度强制分红机制可以帮助投资者实现ETF持有和现金分红“两手抓”、“两不误”。一方面,投资者可以通过长期持有,争取基金净值增长回报;另一方面,通过分红机制,投资者每季度都有机会获得一部分现金落袋可供自由支配。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投资者更加从容地面对市场短期波动,从而更坚定地践行长期理念。
近年来随着日益回暖的基本面,A股企业分红积极性和客观性显著提升。以摩根中证A500ETF跟踪的中证A500指数为例,截至6月底,其成分股所在的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等领域在政策推动和经济面回暖下企业盈利有望回升,分红意愿显著增强。若指数股息率能持续提升,可为ETF分红提供源头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新发行的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跟踪的指数从沪深300指数样本中选取50只自由现金流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深300指数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其中,要求企业连续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且盈利质量排名前80%,即要求企业“实打实”地先盈利,再进行分红,这一策略有望避开依靠高负债分红的“伪红利股”,更加直击企业内生盈利能力。
摩根资产管理表示,从外部环境来看,地缘博弈风险有所升温,A股市场当下也呈现出“冷热互现”的结构性行情。在此背景下,红利类资产显现出较高的配置价值。并且,当前宽松的利率环境也凸显了分红型产品的配置价值。在利率新常态下,公司致力于为投资者把握相对“确定性”优质资产的投资机会,并通过特色分红机制让“红利”落袋为安。目前,摩根“红利工具箱”已形成覆盖A股核心资产、港股红利及自由现金流策略的立体化产品矩阵,力争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红利投资解决方案,努力提升客户持有体验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