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6 08:42:50 股吧网页版
守一份分红 得一份从容:全市场代表性红利指数盘点
来源:天天基金

  近年来,当市场波动成为常态,当低利率环境持续压缩收益空间,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红利策略。

  ——那些能持续创造现金流且愿意与股东分享的企业,正成为“变局”中的价值锚点。

  全市场基金的陈列架中,“红利”标签下的产品琳琅满目:中证红利、红利低波、港股通央企红利、红利质量……

  这些名称背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筛选逻辑,也对应着差异化的风险收益特征。

  理解这些差异,从来不是简单的产品选择,而是关乎我们如何构建与自身投资需求相契合的资产组合。

  01 股息率——

  红利的本质吸引力

  从财务角度看,红利是公司将盈余回馈给股东的一种方式,通常以现金或股票的形式支付。通常而言,红利策略就是指以“高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选股策略。

  而股息率是公司总分红与总市值的比值,最终可以拆解为“分红率/市盈率PE”

图片

  因此,红利策略的核心吸引力与优势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长期通过企业分红获取收益的“类债性”;

  二是短期内借助市场阶段性低估值实现防守或修复获利。

  而红利投资的独特魅力,正好在于它同时回应了投资者两种根本需求:对确定性现金流的追求,以及对长期资本增值的期待。

  这样的双重属性使其在A股市场展现出显著韧性——以中证红利低波指数为代表的高股息策略,从2013年至今全年跑赢万得全A的占比达到77%

图片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3.01.01-2025.7.14,指数过往业绩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02 全景扫描——

  主流红利指数的细节差异

  目前市场上的红利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理解这些差异是构建有效组合的基础。

图:代表性红利指数展示

图片

  来源:Wind,截至2025-7-14。指数历史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采用恒生二级行业分类,其余采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

  NO.1 传统红利策略

  聚焦股息率本身,体现对高股息的纯粹追求,在银行、煤炭、交运等成熟行业构筑价值堡垒,为组合提供更具确定性的现金流。

  代表性指数包括:中证红利、红利指数

  NO.2 红利增强型策略

  在高股息基础上叠加其他因子,创造出更丰富的收益特征,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图片

  代表性指数包括:

  叠加低波动率筛选要求——红利低波

  叠加高ROE和盈利质量筛选要求——红利质量

  穿透财务表象,直指分红能力源头——自由现金流

  NO.3 港股红利策略

  港股红利则开启另一维度。因市场流动性差异形成的港股折价红利股,正凭借低估值与更高股息的双重优势,构建起独特吸引力。

  代表性指数:港股通央企红利、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恒生红利ETF)

图:主要红利指数全收益业绩走势

图片

  历史数据揭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规律:

  第一,红利增强策略相较于纯粹高股息策略,的确展现出更高超额收益。

  从基日以来表现看,红利低波、红利质量、自由现金流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4%、21.3%、17.5%

  但与此同时,其波动回撤较中证红利指数略有增大,股息率也相应下降。

  第二,与A股红利指数长期业绩较稳定的特征不同,港股红利带有港股高Beta属性,短期爆发力更强。

  例如,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近三年以19.9%的年化收益率位居前列,但回撤也相对更大。

  需注意的是,港股红利产品可能涉及汇率波动及20%红利税,需纳入投资的综合考量。

  第三,多数红利指数在银行板块的集中度较高,这对组合构建提出了新的考量。

  对于希望配置红利、又担忧本轮银行板块“史诗级”牛市后可能出现短期扰动的投资者,“银行含量为0”的自由现金流、红利质量指数或许值得关注。

  当我们观察主流红利指数,会发现它们正以不同方式诠释价值逻辑。

  而这些细节提醒我们,不存在完美的红利风格指数,只有与自身财务目标相匹配的相机抉择。

  03 逻辑拆解——

  红利策略的配置逻辑再探讨

  面对基本面仍在磨底的现实情况,情绪的来回拉扯再加上资金博弈的复杂,红利资产在当前阶段的配置优势再度显现。

  这种价值重估背后,既蕴含着资产配置的底层逻辑,亦折射出时代变迁下的投资范式转型。

  一方面,红利基金天然具备杠铃策略的配置优势。

  从资产配置的视角出发,红利基金的投资方向通常具备高股息、高ROE、低估值、大市值,天然具备与小盘风格、科技成长搭配作为杠铃策略的优势。

图表:低利率环境下红利、成长风格占优逻辑

图片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杠铃策略的一头是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小盘弹性,或是新一轮周期的上升主线,代表了中国未来产业的前进方向。

  而另一头便是低波红利资产,通过类固收高股息类资产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图片

  另一方面,红利正在演变成为中长期的投资逻辑。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红利资产因其相对确定性的优势而愈发受到青睐。

  而“国九条”之后,监管层持续引导上市公司提升分红回报,A股股息生态的持续优化为价值投资铺设温床。

图片

  更值得重视的是,当无风险利率步入"1%时代",传统固收类资产对长线资金的吸引力减弱,银行等高股息蓝筹已经开启了轰轰烈烈的价值重估进程。

  这条曾经隐匿于市场褶皱中的"暗线",正随着国债收益率中枢曲线的下移逐渐浮出水面,成为资金战略转移的重要方向。

图片

  这种资金迁徙绝非偶然,而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期,资本对"确定性溢价"的集体投票。

  站在2025年中展望,当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当经济转型的浪潮翻涌,我们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份安心与定力,红利投资正经历从战术选择到战略布局的蜕变。

  毕竟,当资产配置直面低利率时代对于投资性价比的要求,当监管引导与市场偏好及公司治理优化趋势共振,新一轮属于红利风格的投资时代,仍然未完待续。(文章来源:华夏基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