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举行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总体推动之下,借助“城中村和危旧房”的改造,以及地下管网的更新升级,建筑和建材行业的需求改善预期将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以钢材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将显著受益。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会议重点部署了7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二是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三是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四是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五是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六是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七是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从此次会议精神来看,进一步明确了“控制总量,提升质量”地产发展新模式方向。未来城市的发展将通过“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方式,来实现建设舒适宜居城市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以及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的方式,来实现建设“韧性”城市的目标。
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推动之下,借助“城中村和危旧房”的改造,以及地下管网的更新升级,建筑和建材行业的需求改善预期将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以钢材为代表的黑色系商品将显著受益。
政策加速落地
需求预期回暖
今年上半年,受中美贸易摩擦、成本持续下移及地产弱势下行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总体处于下行周期之中。以螺纹钢加权指数为例,其价格从年初的3300元/吨逐步下跌至最低2900元/吨附近,累计下跌近400元/吨,跌幅达到12%。
虽然当前钢材价格仍处于下行周期,但是价格跌幅呈现显著收窄的特征。随着钢材价格下跌动力逐步衰减,下半年钢材行情是否能迎来复苏的转机呢?我们从宏观和产业等维度进行分析梳理,力求找到答案,以供投资者参考。

图为2025年上半年螺纹钢加权指数行情
图为重点财政政策规模(单位:万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重点财政政策措施包括: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4.4万亿元,较去年增加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1.3万亿元,较去年增加3000亿元;财政赤字率从去年的3%提升至4%,赤字规模较去年增加1.6万亿元。此外,还将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以补充国有四大银行资本金。
重点货币政策包括: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央行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回暖。
随着国内宏观政策加速落地,政策效用也持续释放,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逐步增强。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需求持续改善回升,社融累计同比增速达到8.7%,较年初上升0.7个百分点。从信贷总量来看,全社会融资需求呈现较为显著的改善回升态势。从信贷需求结构来看,政府部门加杠杆,融资需求表现较为积极;企业部门以及居民部门则仍处于去杠杆阶段,融资需求表现偏弱。一般而言,融资需求通常是实物需求的领先指标。随着全社会融资需求持续改善,钢材需求改善预期也随之持续增强,钢材价格所获得的支撑力量亦随之增强。

图为社融与人民币贷款增速(单位:%)
上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两新”“两重”项目持续推进,制造业复苏动力随之增强,基建投资保持在高位运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份我国固定资产累计投资同比增速为3.7%,较去年年底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长较为显著,同比增速分别为8.5%和10.42%。作为钢材主要的下游行业,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长,成为拉动国内钢材需求的中坚力量。根据上海钢联测算,目前制造业占我国钢材需求的比例达到46%,基建占我国钢材需求的比例达到18%,两者合并占比达64%。由此可见,在宏观政策的持续推动之下,随着制造业复苏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以及基建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钢材需求整体改善预期依然较强。

图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单位:%)
相比之下,房地产行业则延续了过去4年以来的周期下行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5月份地产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0.7%,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2.8%。从上半年的数据表现来看,地产依旧是拖累钢材需求的主要下游行业。根据上海钢联的调研统计,目前地产行业在钢材需求中占比逐步降低至25%。随着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持续下行,其在钢材需求中的占比也持续下降,对钢材需求的拖累效应逐步降低。从数据来看,2024年下半年地产新开工面积月度均值已经降至5978万平方米的低位水平。今年1—5月份新开工面积月度均值为4637万平方米。随着地产新开工面积基数持续萎缩下降,下半年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下半年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将收窄至15%以内,地产对螺纹钢需求的拖累作用有望进一步减弱。

图为地产新开工面积(单位:万平方米)
上半年,虽然全球经济受贸易战影响越来越显著,加之多国对我国部分钢材品种实施反倾销措施,但我国钢材出口依然保持较高幅度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韧性。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我国钢铁产能占全球市场比重接近六成,全球市场对我国钢材产品的依赖度较高。二是我国钢材供给成本处于全球成本曲线的最低区域,钢材出口的成本优势较为显著。三是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比较多元。亚洲、非洲及中南美洲占我国钢材出口量的比重超过90%。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我国钢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当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差异较为显著。欧美地区钢材价格处于全球高位水平,亚洲地区钢材价格则处于全球“洼地”。以热卷价格为例,目前美国进口(CFR)价格在820美元/吨附近,欧盟热卷价格在680美元/吨。亚洲区域,越南热卷进口(CFR)价格为455美元/吨,中国热卷出口价格为445美元/吨。由此可见,我国钢材出口的价格优势较为显著,预计未来这一优势仍将得以延续。

图为中国钢材出口量(单位:万吨)
与此同时,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增长,我国钢材出口在面临贸易战及反倾销压力加大的环境时,仍能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海外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支撑我国钢材需求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钢材出口量占我国钢材总供给量的比重已经超过10%。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847万吨,同比增长382万吨,增幅达到8.6%。我国钢材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且出口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基础设施投资前景较为广阔。虽然当前全球贸易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我国钢材出口的基础仍较为牢固,预计下半年我国钢材出口仍将保持在高位运行。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2025年钢材需求作出如下假设判断:(1)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在8.5%;(2)地产新开工同比下降15%;(3)基建投资增速5.5%;(4)钢材出口增长8%。根据前面对钢材主要下游行业增长速度的分析展望,结合各行业在钢材需求中的占比,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2%。

图为钢材需求结构分布
利润持续回升
供给约束增强
今年上半年,上游原料价格持续下跌,钢厂在钢材成品价格同样下行的环境下,其生产利润逐步改善,表现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5月份,黑色金属压延行业累计盈利316.9亿元,同比增长444.1亿元,钢厂生产经营情况的好转可见一斑。
从上海钢联对全国247家钢厂的调研情况来看,钢厂盈利率水平呈现持续回升的状态。截至当前,钢厂盈利率达到59.3%,同比增长7.4个百分点,为近3年来表现最好的阶段。
图为黑色金属压延行业利润额(单位:亿元)
图为247家钢铁企业盈利率(单位:%)
上半年,在国内宏观政策力度持续加强、政策效用逐步释放的环境下,叠加上游原料供应的宽松,以及海外需求的持续增长,钢材整体需求保持着较强的韧性,钢厂利润随之逐步回升。下半年,预计上述影响因素大概率持续存在,钢厂利润持续改善的状态将得以延续。
过去3年,面对国内钢铁需求持续下行的趋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钢铁行业要坚持“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所谓“三定三不要”原则就是:坚持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坚持以效定产,不要产生经营性“失血”;坚持以现定销,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款。随着中钢协的持续宣传引导,加之过去几年行业压力的考验,国内钢厂生产自律性意识相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
虽然今年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相较前两年有所改善,钢厂生产自律性意识持续提升,但是钢厂产能释放并未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份国内粗钢产量累计4.32亿吨,同比下降698万吨,降幅1.6%。1—5月份国内生铁产量累计3.63亿吨,同比增长161万吨,增幅0.4%。从数据表现来看,国内粗钢和生铁产量总体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图为中国生铁产量(单位:万吨)

图为中国粗钢产量(单位:万吨)
下半年,随着国内治理“低价无序竞争”,以及“有序退出落后产能”政策指向逐步明确,钢铁行业产能控制预期持续增强。在此政策环境下,虽然钢铁行业进入利润持续改善的阶段,但是产能约束预计将会逐步增强,粗钢供给压力将持续释放。不过,考虑到去年下半年粗钢产量基数较低,今年下半年粗钢产量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综合上述分析,基于上半年粗钢供需表现情况,我们对2025年粗钢供需状态作出如下分析判断:国内需求增长2%,粗钢供应增长1.5%,出口增长5%,全年粗钢供需缺口预计将达到500万吨,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表为粗钢年度平衡表(单位:万吨)
展望下半年,在供需两侧共振改善的作用之下,下半年钢铁行业有望延续上半年利润持续改善的状态,与此同时,钢材价格有望迎来持续性较强的修复上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