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6 09:06:40 股吧网页版
没钱缴养老金,用“养老贷”可不可行?
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这两天,湖南多家银行力推“养老贷”的新闻引发热议。祁阳农商行的方案颇具代表性:贷款9万元,一次性补缴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后。每月需还贷625.86元,共15年,60岁起每月可领养老金808.48元,还贷后实际到手仅182.62元。贷款年化利率为3.1%。

  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批评:“人没了贷款谁还?”“这是要贷贷''相传吗?”“除了3.1%的利息,啥也没捞着!”更有子女担忧父母瞒着自己申请,焦急询问:“这个贷款需要子女签字吗?”

  网上一边倒的质疑声,更让人好奇,这个“养老贷”究竟有没有意义?它到底是一个惠民之举,还是暗藏陷阱呢?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值得买吗

  在探讨“养老贷”是否划算之前,首先要明确,贷款的钱最终用于购买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什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社会的兜底福利,主要面向那些没有稳定工作,无法购买社会基本保险的人群,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

  评价任何长期保险或储蓄计划,内部收益率(IRR)才是终极标尺,这个指标反映的是一项投资计划的年化收益率,我们可以用IRR来比较不同的投资项目。

  以祁阳农商行案例为样本:一位60岁老人,从未缴纳过社保。若缴纳9万元一次性补足15年保费,次月即可开始每月领取808.48元养老金。假设老人生存至75岁,即领取15年(180个月),总领取金额达145526.4元。经计算,城乡居民保险提供的这份养老计划,IRR高达7.2%。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这样高的收益率,且风险趋近于零,有哪个理财产品能够做到?银行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徘徊在2%~3%,长期国债的到期年化收益率不足2%。无论是否贷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本身,在安全性、收益性上已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养老产品。

  “养老贷”划算不划算

  如果自己手里没有9万元积蓄,需要向银行贷款来购买又是不是明智呢?

  许多人本能地抗拒“背债”,认为贷款带来的是沉重的月供压力。然而,养老贷的设计逻辑颠覆了传统认知——偿还贷款的资金并非来自你的劳动收入,而是直接来源于你每月领取的养老金。

  具体而言,贷款后每月领取808.48元养老金,其中625.86元用于还贷,剩余182.62元可自由支配。这意味着你无需额外工作,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就在自动覆盖全部还款。并且在还完贷款后,每个月还能有剩余的资金用于其他生活开销。这样一想,是不是瞬间感觉压力小了很多?

  本质上,“养老贷”是银行垫资购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退休人员用养老金偿还贷款,而你几乎零成本获得了一份长期养老保障。

  还有人会质疑说每月结余不到183元,认为杯水车薪。但别忘了,如果你不借“养老贷”,每个月连1分钱都拿不到。当老人75岁还清贷款后,每月808.48元养老金可全额到手。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

  假设老人活到80岁,再计算一下,60至75岁还款期间,老人到手收入为182.26元×180个月=32871.6元。76岁起至80岁,可全额领取养老金808.48元×60个月=48508.8元。总计到手养老金81380.4元。要再强调一遍,这笔收入的个人原始资金投入为零。

  平日里,2元钱的红包大家都薅得不亦乐乎,而国家给的这么大的“羊毛”,为何反而觉得不香呢?

  当然,若借款人身故较早,个人账户中的余额要优先清偿贷款,如果还有剩余,则会给到其家人。因为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国家会给予财政补贴,账户余额覆盖贷款本金没有问题,即便在还款期内老人过世了,也不会让子女再掏钱还债。

  所以,当7.2%的长期收益遇见3.1%的养老贷成本,如何理性选择,不言自明。面对争议,不妨静心算一笔经济账——数据往往比情绪更接近真相,不要轻易被网络舆论带跑偏。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