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迎来新进展。
7月14日,恒坤新材回复上交所第二轮问询,内容涉及公司客户集中度、收入结构、存货等核心问题。
资料显示,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2022—2024年)各期,恒坤新材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8984.93万元、9691.92万元。
在两轮问询中,恒坤新材客户集中度较高这一现象均被提及。
其中,上交所在第二轮问询中指出,报告期各期,恒坤新材前五大客户占比分别为99.22%、97.92%、97.20%,同行业可比公司前五大客户占比均值分别为34.17%、36.22%、35.92%。此外,恒坤新材报告期内主要向客户A、客户B销售金额大幅增加,其他客户未见明显放量,报告期各期,恒坤新材客户减少数量分别为2家、9家、9家,报告期内累计销售金额超过100万元的新客户包括客户B4、客户D、客户H、客户E5、客户I,报告期内收入未见明显增长,目前正在开发的主要客户有客户J、客户K,预计2026年实现收入。
上交所要求恒坤新材进一步说明公司客户集中、单一客户依赖的原因及合理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差异较大的原因,以及报告期各期公司客户减少的具体情况及原因,新客户开拓及放量较慢的原因,客户拓展是否存在不利情形,相关产品是否存在竞争力不足、技术不达标、与客户不适配等情形,是否存在客户转向其他厂商采购的情形。
恒坤新材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均系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客户群体系以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厂为主。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彤程新材、南大光电、晶瑞电材在内,除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外,其他主营业务产品还可应用于包括平板显示、LED、第三代半导体、光伏等其他泛半导体行业,因此客户相对较为分散。公司客户减少的原因则包括部分客户需求存在波动、减少的客户中包含较多科研事业单位等。
与此同时,上交所指出,报告期内恒坤新材自产TEOS(正硅酸乙酯)毛利率持续为负,2024年末,公司TEOS产成品账面余额为816.94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恒坤新材被要求结合自产产品负毛利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亏损合同对应的产品及金额等,量化说明各期末相关产品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计算过程,是否已充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恒坤新材回复称,报告期各期末,TEOS产品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分别为69.57%、9.17%和0.00%,该比例逐年下降,主要系相关产品订单需求稳步提升,产能利用率随之快速增长,单位成本显著降低所致。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基于产成品结存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经测试,报告期各期末相关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充分合理。
来源:读创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