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进入汛期后,我们开始雷达在线测流系统、水平式声学多普勒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比测率定作业,视觉测流系统已完成比测投产应用。这些流量在线监测系统都是“十四五”期间投入的新技术,为黄河安澜提供了有力保障。
之前的人工测流,一次流量测验需要1个至2个小时,现在每6分钟就能实测一组数据,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撑。我们聚焦水文监测自动化、数据融合智能化、业务应用数字化等方向,推动上游水文技术体系实现跃升。
“十四五”期间,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自觉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攻坚水文现代化建设,水文支撑黄河保护治理基础能力持续增强。
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以来,新建水文站16处、改建水文站14处;新建雨量站15处、改建雨量站42处;新建水文巡测基地6处、改建水质监测实验室1处,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雨水情监测站网。
水文自动化测报能力显著增强。35处国家基本水文站实现水位、流量自动监测全覆盖,75处雨量站实现降水量自动监测,光电测沙仪实现含沙量在线监测,2025年国家基本水文站泥沙在线检测率将达到30%。随着雷达水位计、流量在线监测设备、无人机测流系统、称重式雨雪量计、全自动蒸发系统等新仪器新设备陆续投产应用,自动报汛站达到100%,新仪器投产率达到90%。通过逐步推进测验模式改革,上游测区实现全面巡测,彻底扭转以往全年驻守的工作模式。
数字孪生水文建设成效显现。通过研发黄河上游水文巡测管理系统,实现了“一机在手,决策千里”。成功构建黄河兰州段数字孪生场景,展示黄河兰州段全长49.5公里的三维数字化应用场景。依托先进的水上、水下测绘技术构建的黄河兰州段数字孪生建设,在2024年黄河1号洪水期间,通过在三维数字化场景中实时动态地展示不同流量级别下的防洪预演结果,为地方防汛部门提供精准直观的参考依据。
水文现代化建设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将继续推进AI技术应用,开发基于机器学习的短期径流预报模型;拓展卫星遥感在生态流量监测中的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场景落地,为“四水四定”提供数字化支撑。
当看到数字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水文数据和三维场景中的黄河镜像,我知道,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新时代水文工作者“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