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情况如何?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出炉的金融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截至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20%;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4.95万亿元。5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私人控股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9%和3.45%,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0.66个和0.6个百分点。
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聚焦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从政策引导、资金支持、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持续健全金融支持体制机制,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一方面,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5条举措的落实,定期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引导金融机构牢固树立一视同仁的理念。另一方面,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试点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当前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营和融资更容易受到影响。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这些企业倾斜,有助于稳定社会预期和信心。下半年,各项金融政策要进一步落实落细,尤其要致力于打通堵点、难点,持续加强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夯实稳固金融支持力度,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
健全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政策体系,持续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开展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导普惠小微贷款、民营经济贷款合理增长。健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信息共享、金融衍生品等积极作用,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深入了解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助力企业高效融资对接。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合作,帮助金融机构提升融资对接效率。全面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信贷资金精准直达信用白户、支早支小等普惠领域,为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即信贷为主,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有时并不解渴。对此,要更加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一方面,发挥好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撬动引领作用,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另一方面,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扩大优质民营企业股权融资规模,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持续加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资源投入,对激活民间投资增长势头、有效发挥定向政策工具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要把金融支持看作系统工程,综合运用货币政策、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等措施,提升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要加强部门合作,完善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税收等配套政策和机制。此外,各地金融管理、发展改革、工信、财税等部门也要加强沟通协调,提升政策实效,确保政策真正惠及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