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6日讯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成长产业债正成为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今年来,相关部门和交易所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机制"双轮驱动,为高成长产业债铺设发展快车道。
在今日上交所举办的路演活动中,上交所明确将高成长产业债定位为加强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有效支持的战略工具,重点解决投资者重城投轻产业的市场失衡问题,畅通产业企业债券融资渠道。
据了解,高成长产业债首发于2024年3月,由南山集团有限公司发行成功,票面利率为4%,创彼时同期限民营企业最低利率。
“设立高成长产业债的初衷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民企发债难的问题,目前发行主体为非城投、非金融、非房地产、非产投的实体企业,民企、地方国企、央企、外企均可参与试点发行,目前已有53只高成长产业债成功落地,总规模达373亿元,覆盖37家发行人,力争年底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达到百只”,上交所相关人士表示。
据了解,高成长产业债对发行人的财务指标并无具体要求,适合企业转型阶段产业属性显著的发行人,尤其是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使用。对于发行人而言,看重信息披露投融合作方面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同时发行人要有良好的偿债意愿和信用记录,无财务造假。目前53单高成长产业债中民企发行19单,发行金额109亿元,高成长产业债已在AAA以下的产业民营企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中金公司研究员雷文斓在研报中表示,当前高成长产业债发行审核平台仅为上交所,在国企和非国企融资成本方面差别不大。科技板上信用资质偏弱的非龙头民企能否在不依赖信用征信风险分担的情况下,较大面积实现独立融资,未来可能还有赖于债券市场多层次投资者的培育和风险偏好的提振。
财联社注意到,高成长产业债作为上交所专属品种,上交所为此也建立了全链条的服务团队和工作机制,其中在工作机制方面,包括投资者保护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二级市场询报价机制、评级跟踪机制、投融对接机制等5大方面。
以二级市场询报价机制为例,2024年上交所发布了债券发行承销与报价交易联动业务指南,截止2025年6月底,高成长产业债平均年化换手率已达260%,仅略低于基准信用债年化的换手率,其中询报价组参与的累计撮合成交超1800笔。目前已发行的高成长产业债中,近一半已落实一二级联动机制,有15家询报价主参与商针对高成长产业在开展询报价业务。
此外,针对高成长产业债偏高收益债的属性定位,为增加高成长产业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促降低融资成本,在投资者保条款设计上,上交所有三大类6条款的完善保护。比如在突发情况下发行人违反偿债承诺,持有人有权利直接召集持有人会议来审议通过救助方案,无需满足30%持有人同意的前置条件;同时在投资者保护条款中,还含有财务事项承诺条款、限制性承诺条款等,发行人需对关键财务指标和重大经营事项进行披露的承诺。
市场人士指出,该类产品通过"高透明度+强保护"机制,有效弥合了产业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鸿沟。特别是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中小企业而言,高成长产业债正成为替代非标融资的重要选择。
作为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实践,高成长产业债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多方共赢,其中发行人获得多元化融资渠道,投资者分享产业升级红利,监管层达成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随着更多配套细则落地和市场认知深化,这一产品有望进一步推动资金流向高端制造、绿色能源等战略领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