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投宏观:关税对美国通胀影响有限,市场预期稳定
摩根大通:政治干预或削弱美联储独立性
日兴资管:亚洲债券市场分化,韩国逆市吸金
【机构分析】
国盛宏观分析指出,美国6月未季调CPI同比2.7%,符合预期,高于前值2.4%;核心CPI同比2.9%,低于预期值3.0%,高于前值2.8%。剔除食品、能源、住宅后的“超级核心通胀”环比为0.12%,明显高于前两个月的0.01%、0.07%。整体来看,关税对商品通胀的影响已有所显现,但对服务通胀的传导尚不显著,因此整体通胀压力尚可。随着库存消化、关税上调,美国通胀仍将面临上行风险。市场预期美国PCE和核心PCE通胀将从Q3开始回升,Q4时PCE通胀为3.1%、核心PCE通胀为3.2%。通胀上行压力下,美联储仍将保持观望,不宜对降息期待过高。
凯投宏观分析师指出,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显示,尽管存在一些关税措施,但这些措施对通胀的影响目前看来是有限的。6月份的总体通货膨胀率从5月份的2.4%上升至2.7%,显示出通胀压力有所增加。美国国债市场的这种相对平静也反映在隐含波动率MOVE指数中,该指数本月已回落至多年低点附近,表明市场预期未来利率波动性较低。
Forexlive分析师指出,在6月通胀数据公布前,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到2025年底将降息53个基点。然而,6月的通胀数据远高于市场的预期,尤其是核心通胀率达到了3.7%,超出了最高预测值3.6%。英国央行8月份降息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根据当前的市场定价情况,基本预测仍然是英国央行将在年底前进行两次降息。这意味着,在8月份会议之后的三次会议中,仍有可能实施降息措施。美国6月份的总体同比通胀率从5月份的2.4%上升至2.7%,表明通货膨胀正在加速。这种通胀加速的现象为美联储提供了暂时不进行利率调整的理由,特别是推迟了降息的时间点。这说明回到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并暗示美联储可能会选择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是否降息。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政府近期多次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种行为已经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广泛关注和忧虑。美联储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其独立性对于维持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信心至关重要。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可能会动摇经济的基础结构,并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日兴资产管理公司认为,在温和通胀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的国债将继续受到各国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持。2025年6月,外资净卖出了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这五个国家的债券共计21.1亿美元,这是过去五个月来的首次月度流出。在这些国家中,印尼的债券市场单月流出约19亿美元,这是自2024年11月以来的最大流出量;同时,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也分别经历了12.9亿、8.83亿和7.17亿美元的外资减持。相比之下,韩国的债券市场在6月份吸引了26.8亿美元的外资流入,实现了连续第五个月的净流入。
德国IMK研究所于2025年7月16日表示,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30%税率关税言论成为现实,可能会使德国在2025年和2026年的GDP增长率分别减少约0.25个百分点。若上述关税措施得以实施,德国202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原先预估的0.2%降至零,而2026年的增长率则将从1.5%下调至1.2%。该研究所呼吁加速执行已经规划好的公共投资和国防支出计划,以此作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外部经济冲击的一种缓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