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火电厂,还是浓烟滚滚的模样吗?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这座运行了20年的老电厂,正以“无废”为钥匙,驱动着整座城市的循环代谢,成为城市“变废为宝”的“生态心脏”。

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3号煤电机组厂房
超级机组提前发力
盛夏高温持续“烤”验江苏,用电负荷屡创新高。7月15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二期扩建工程传来捷报——3号机组提前44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为区域能源供给提供重要电力保障。
这座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先立后改”清洁高效支撑性电源项目,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浪潮中肩负重任。其“六个首次”的创新集成,为电力保供和清洁能源消纳注入强劲动能。
常州电厂董事长左克祥介绍,本次投产的3号机组,对标新一代煤电技术特征,在国内首次应用了全国产核电iDCS控制系统、使用了百万机组高效供热柔性回热技术、集成了“多路分仓+储能粉仓”技术、实现了百万机组全工况自适应启停、运用了“耦合热泵回收闭冷水废热”技术、使用了机组全生命周期实时健康评估技术。
据了解,机组还集成28项创新技术,并配套建设污泥协同处置项目,年处理污泥可达16.5万吨,积极拓展“一心两脉”综合能源服务商的发展路径。全部投产后,常州公司年发电量将达160亿千瓦时,约占常州市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其出色的经济性每年可节约标煤约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万吨。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常州公司厂区
“吃进”污泥“吐出”电能和建材
走进常州电厂,看不到浓烟,却能看到一辆辆全封闭的运输车穿梭往来,它们运送的不是煤炭,而是市政污泥。
这些曾经令污水处理厂头疼的城市污泥,被送入电厂特制的“消化系统”——低压蒸汽驱动的巨型干燥机,将含水率高达80%的湿污泥转化为含水率40%的干泥颗粒,随后通过密封管道,送入630兆瓦的燃煤锅炉,与煤一同燃烧发电。
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而发电冷凝后的40摄氏度温排水顺着专用管道流向3公里外的园区其他公司,为LNG(液化天然气)气化装置提供清洁能源。更神奇的是,其焚烧产生的灰渣经处理后成为混凝土掺合料,反哺城市建设。
在电厂的技术改造下,实现了“污泥—能源—建材”的闭环利用。
“传统电厂盯着烟囱,我们盯着整座城市的代谢。”左克祥表示。
据介绍,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环保公司自主研发的“低压蒸汽干化+高温焚烧”技术,电厂每年消化15万吨市政污泥,相当于破解常州40%的污泥处置难题。自试点以来企业累计处置污泥47.4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62万吨,节约标煤6.78万吨,燃料成本降低6780万元,更带动全市固废综合利用率攀升至78%。
“过去每个污水处理厂都要建独立污泥干化设施,重复投资且环保标准参差不齐。”常州市城管局负责人坦言。如今,电厂与多家污水处理厂、建筑企业组建固废处置联盟,依托环保数据共享平台实时调配资源:污水处理厂在线申报污泥产量,电厂动态调整处置计划,建筑废料预约进厂焚烧。这一协同模式,每年节省重复基建投入超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