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白丽斐)在第三届链博会期间,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和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正式发布。指数矩阵由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全球供应链连接指数、全球供应链创新指数、全球供应链韧性指数共同形成,其中创新指数、韧性指数是首次推出。
指数矩阵以2018年为基期,并将基期值标准化为1。结果表明,2018至2024年,构成指数矩阵的四个指数值均有所提升。
其中,创新指数增长至2.16,主要由于创新投入、供应链上中下游创新活动、创新环境三个一级指标共同拉动创新指数上升;而韧性指数增长至1.22,主要得益于供应链恢复能力、供应链预防能力等相关指标对韧性指数上升产生的拉动作用,抵消了供应链抵御能力指标产生的拖累作用。
“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全球供应链整体发展趋势向好,尽管世界经济当中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增加,但是促进因素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全球供应链正朝着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的方向发展,也再一次证明经济全球化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说。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聂文慧介绍,《报告》包括全球篇、中国篇、产业篇,利用首创的全球供应链促进分析模型总结了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的最新变化,梳理了中国为全球供应链促进所做的重要工作,新增了6种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图谱。
在指数矩阵方面,赵萍表示,以2024年首发的促进指数和连接指数为起点,今年进一步拓展了全球供应链指数研究的领域,全新研发并正式发布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
“这四个指数形成的指数矩阵对全球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连接程度、创新水平、发展韧性进行全面评估。”赵萍认为,指数矩阵研发成形不仅为各方研判分析全球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与特点,以及未来的走势提供了公共产品,也表明中国贸促会始终致力于全球供应链的前沿研究工作。
此外,2018—2024年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和创新指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8.1%、7.7%和13.7%,而韧性指数年均复合增长率较低,仅为3.4%;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于2014年都达到了历史高位,韧性指数则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下降,虽然在2024年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
赵萍介绍,上述结果表明,全球供应链的内在韧性仍然相对脆弱,容易受到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只有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相关各方共同发力,全面提升发展环境、连接程度以及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全球供应链的韧性水平。
综合《报告》以及指数矩阵的研究发现,中国贸促会研究院提出五点建议:打造高效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坚持开放包容的多双边规则;制定互利共赢的供应链政策;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