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惠企政策发布后,不用企业填表申请、更不用企业到处花钱找中介“做培训”,而是相关部门主动为企业进行测算评审,如果企业符合条件,就直接把政策优惠送上门——在青浦,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团队奖、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区级配套奖等多项惠企政策措施,已实行免申即享。
7月16日下午,“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践创新研讨会在青浦区委党校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在市级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青浦区让越来越多惠企政策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不断提升企业感受度。
“政策制订精准度是否不够?政策申请流程是否烦琐复杂?是否存在调研不到位或征求意见不充分的情况?条款表述是否‘穿靴戴帽’、文风不实?政策文件是否篇幅冗长不够精简?”青浦区发改委副主任柏培峰表示,为提升惠企服务水平,让政策和企业的适配度更高,解决政策“不好找、不好用、用不畅”等难题,青浦区不断拆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细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随后逐项进行解决。
经初步梳理,青浦现行有效惠企政策文件有45个,申报事项327个, “免申即享”事项36个。通过数据共享方式,可实施“免申即享”事项22个;通过删除申报事项中不必要的定性条件,可实施“免申即享”53个。“对一些无法自动抓取数据来源、需要企业自主提供资料的申报事项,我们尽量做到优化服务、简化流程。对因上位政策调整或近几年都没有企业申报的‘静默’事项,在今后修订政策文件时我们将予以退出或调整。”柏培峰说。
当前,青浦区要求增量政策原则上实施“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比如,新出台的《青浦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共涉及申报事项41个,其中免申事项15个,占比已达37%。
青浦的一些园区,也在有意识地提升政策精准度、服务颗粒度,将营商环境转化为企业获得感。研讨会上,青浦区移动智地产业园董事长王翠玲表示,目前依托“锐嘉科云”智慧平台,园区将市、区两级政策拆解为可执行的200余项标签,通过AI智能客服实现“政策找企业”精准匹配。“同时,我们充分用好青浦区‘免申即享’平台,并与青浦新城、大张江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项政策叠加,以此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今年至今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2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占比超80%。”
记者了解到,研讨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阮青、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等12名专家被聘为青浦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顾问,今后将为青浦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我们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聚焦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亲清统一的人文环境,全力推动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助力青浦高质量发展。”青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