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
“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但看到成绩的同时,汽车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要综合治理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会议提出,要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铁说,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是揭露企业不合理定价行为、及时发现和预警价格异动的必要手段。“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能有效避免企业在产品配置、安全、环保性能等方面‘缩水’,从而守住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王铁告诉记者,确保重点车企将“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落实到位,是保障中小企业资金链稳定、改善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要着力引导行业建立长期互信的整零关系,推动产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
会议提出,要着力健全规范竞争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质量等增强竞争力。
付炳锋表示,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依靠价值创造,需要汽车企业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维度发力。“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汇聚行业正能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和谐的产业生态。”
专家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绩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新能源汽车不能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为‘质的标杆’。只有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付炳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