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宁银消金”)被罚165万元。

宁银消金主要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同时,时任宁银消金战略合作部副总经理张洋、时任宁银消费金融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郑翔翔分别因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数据质量存在缺陷被给予警告。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宁银消金收到的“双罚”罚单是2025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罚单中罚金最大的一张。
百万罚单或暴露风控软肋
根据处罚信息,本次宁银消金被罚主要原因集中在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等方面。其中,“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等违规行为暴露该公司存在风控漏洞;而“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则反映出该公司在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时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不审慎等问题。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4月3日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下称“助贷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商业银行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助贷新规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值得注意的是,宁银消金此前在官网借款合同界面公布了34家合作助贷产品名单,其中包括分期乐、度小满、美团、桔子数科等。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随着助贷新规过渡期临近,各机构需加速自主风控能力建设,减少对外部合作的依赖,中小机构在合规成本上升与头部竞争压力下,需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来谋求生存。
不过这并不是宁银消金首次被罚,2023年10月,宁银消金曾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被罚20万元。
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
据官网介绍,宁银消金是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立的、为我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全国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之一。2025年1月,该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6亿元。

该公司主要股东包括:宁波银行持股33.9亿股,持股比例94.17%;合肥百货持股1.38亿股,持股比例3.83%;深圳华强持股0.72亿股,持股比例2.00%。

根据宁银消金7月7日发布的2024年年度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资产总额598.15亿元,上涨31.9%;营业收入达29.9亿元,同比上涨65.9%;净利润突破3亿大关,达3.03亿元,同比上涨50%。
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24年,宁银消金资产规模在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已跃升至第7位(剔除京东消金),从净利润维度来看,宁银消金排名仍位于腰部位置,为第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