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利低波策略热度提升,相关ETF规模增长迅速。公募机构加速布局红利低波策略产品。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分红机制持续完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无风险利率下行等背景下,兼具高股息与低波动特征的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有望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权益工具之一。
头部产品规模突破200亿元
红利低波策略进入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视野,资金也在持续流入相关基金产品。今年以来,华宝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长城中证红利低波100ETF两只红利低波ETF先后完成发行和设立工作,另有多只存量产品规模实现增长。
华泰柏瑞基金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外部不确定性升温的背景下,红利低波策略因其高股息、低波动的属性具备更强的防御性,受到市场关注。同时,伴随近年来国内利率中枢的持续下行,盈利稳健且波动性较低的红利低波资产成为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优选。”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的基金规模已达212.35亿元,是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红利低波ETF。该基金成立于2018年12月份,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是市场上布局红利低波赛道较早的产品,其重仓股中出现成都银行、兴业银行、沪农商行等多只银行股。
此外,摩根资产管理、南方基金旗下红利低波ETF的基金规模均突破了100亿元,分别为118.48亿元、116.14亿元;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红利低波ETF的基金规模均在40亿元以上。其中,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的规模均较年初增长50亿元以上,分别增长74.85亿元、58.64亿元、64.04亿元。
“红利低波策略能够较好兼顾风险与收益,从主要红利低波指数的市场表现看,其长期盈利稳定、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且相较于沪深300超额收益较为显著。”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契合长期资金投资需求
公募机构持续布局红利低波这一细分赛道。证监会官网显示,7月11日,易方达基金、华宝基金、平安基金申报了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ETF;7月8日,恒生前海基金申报了跟踪华证A股低波红利50指数的指数基金。
红利低波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是公募机构争相布局这一赛道的重要因素。在华泰柏瑞基金相关人士看来,红利低波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穿越周期的特征。红利低波策略绝对收益与市场整体Beta(市场收益)相关性仍然较高,相对收益在成长风格表现强势时存在一定的进攻不足,在基础红利策略上叠加指标进行修复或增强成为值得考虑的方向。因此,可以将红利低波策略视为叠加了低波因子的红利增强策略,长期而言该策略有望实现相对平稳穿越市场周期的效果。
汪立分析称:“从产品属性来看,红利低波资产具有类固收属性,在利率下行周期,稳定股息可提供持续现金流,适宜投资者长期持有;从资产配置角度看,红利低波资产作为资产配置中的‘压舱石’,与科技成长资产搭配,可更好地平衡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
“面对近年来市场环境的种种新变化,红利低波产品的长期投资价值仍在不断提升。”上述华泰柏瑞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持续推动A股分红优化,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背景下,股息回报可预期性较高、波动可控的红利低波资产,有望成为“长钱长投”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央国企深化改革加速推进,基本面良好、分红水平稳定的央国企有望获得更多资金的关注,而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成分股中,央国企权重占比高达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