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7月17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强外资机构看多A股
最新发布的景顺全球主权资产管理研究显示,一些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兴趣明显回升。该调查涵盖83家主权财富基金和58家央行,这些机构总共管理约27万亿美元的资产。多家外资机构近期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以及企业盈利前景改善,中国资产持续被看好。更多增强各类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便利度的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绩优基金抓住风口小众产品登堂入室
随着公募基金二季报的陆续披露,上半年的绩优基金持仓曝光。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回报率较高的基金,大多聚焦创新药、新消费、人工智能等赛道。记者关注到,由于近年来结构化行情突出,基金公司或出于“抢占布局先机”的原因,布局了不少聚焦单一行业主题的基金。除了机器人等热门赛道基金外,还出现了短剧主题基金、深海科技基金、可控核聚变基金等各类小众产品。其中不乏今年来表现较好的产品。
·“AI选手”强势归来基金经理乘胜出击
AI算力板块强势上涨,多只被业界视为“AI算力基”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净值大幅飙升,涨幅甚至超过了相关ETF产品。其中,基金经理周建胜管理的诺德新生活A当日净值增长率高达9.42%,居全市场第一;金梓才管理的财通集成电路产业A等6只产品净值增长率都在8%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光通信、PCB领域在过去两年的AI大发展中实现了高速增长。随着全球大客户需求持续扩张以及AI产业长期向好,中国厂商有望持续分享全球AI发展红利。目前AI算力领域的价值正被市场重估,需要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上海证券报
·战高温斗酷暑能源类上市公司全力保供
随着气温持续攀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气候中心信息显示,预计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此外,据国家能源局预测,今年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同比增长约1亿千瓦,电力保供面临严峻考验。记者近期采访相关上市公司了解到,通过加强煤炭、天然气稳产稳供,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较高水平,新能源风电、光伏电站也全力运转为迎峰度夏提供强有力支撑。
·从“赎回潮”到“认购热” 主动权益类基金信任重构进行时
业绩是影响投资者信任度的关键因素。在2022年至2024年的调整行情中,主动权益类基金经历了一场深度的“压力测试”——净值回撤、规模缩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折戟。2025年以来,随着赚钱效应回归,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显著回暖,200多只基金年内收益超30%,新发市场掀起小高潮,14只基金发行规模突破10亿元,这一数量是去年全年的2倍以上。在业内人士看来,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信任重构,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新局”。当行业真正从“规模竞赛”转向“回报竞赛”,从“明星依赖”转向“体系支撑”,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 “中国资产”成下一个投资风口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鉴于中国上半年GDP表现高于预期,7月15日以来,多家国际投行研究团队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在上调原因中,“出口韧性”“政策支持”是外资机构密集提及的关键词。伴随着稳健的经济增长步伐,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也日益乐观。“下一个投资标的在哪里?尽管可能涉及多个方面,但‘中国’无疑是答案之一。”管理规模超万亿美元的主动管理巨头威灵顿投资表示。
证券时报
·立体式追责打破财务造假生态圈
监管部门始终对财务造假保持全方位、立体化的追责打击力度。自2024年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资本市场财务造假综合惩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一年间,行政罚单多了,不仅“追首恶”,还“打帮凶”;刑事追责力度大了,多起典型案件被重罚;民事获赔路径宽了,特别代表人诉讼正日渐趋于常态化开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一年来,财务造假打击力度显著增强,多部门综合惩防体系加快构建,开展打击财务造假专项行动,严查中介机构履职漏洞,形成强大震慑效应,监管正以“零容忍”态度严打财务造假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通过精准锁定资本市场“毒瘤”,释放出“露头就打、打则从严”的强烈信号。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翻新银行加固防火墙构建反诈新格局
一场由技术护航的金融安全变革,正在全国商业银行间悄然展开。近期,随着中宣部、公安部联合部署的“全民反诈在行动”宣教工作全面铺开,银行、清算机构、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积极响应,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结合线下互动,通过发布图文、短视频、文字等包含金融知识和诈骗案例警示的多样化内容,广泛传播反诈知识。记者深入业内观察发现,面对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持续升级,商业银行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结合线上线下反诈宣教活动,构建起“智能防控+生态共治”的反诈新格局。
·A股投资者已超2.4亿近十年年均新增超0.1亿
近日,中国结算发布了2024年统计年报。报告显示,2024全年新增投资者1274.28万,其中新增自然人投资者1272.24万。2024年期末投资者数为2.37亿,比上年增加5.69%。此外,根据上交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开户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可推测A股投资者已超2.4亿。从中国结算过往数据看,近十年来,A股每年新增的投资者数量均超过1000万,高峰时期超过2000万。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数量的不断增长,既与券商的主动展业有关,也与市场行情有关,而且这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
证券日报
·红利低波策略升温有望成为“长钱长投”重要方向
近期,红利低波策略热度提升,相关ETF规模增长迅速。公募机构加速布局红利低波策略产品。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A股分红机制持续完善、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无风险利率下行等背景下,兼具高股息与低波动特征的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不断提升,有望成为投资者长期配置的核心权益工具之一。
·业务多元化再迎新契机中资券商争相入局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当前,中国香港正加速推进国际虚拟资产中心建设。为把握创新业务机遇、拓展国际业务边界、强化业务协同效应,中资券商纷纷开始布局虚拟资产交易服务,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火电板块迎来“高光时刻” 11家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向好
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A股市场已有12家火电板块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有8家公司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另有3家公司预计扭亏为盈。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动力煤价格降低是其上半年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