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突出目标导向和工作重点,推进专利转化运用机制化、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两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二是继续下大力气盘活存量专利,千方百计做优增量专利,不断夯实专利转化的质量基础。三是根据后端专利转化的效果,不断改进前端的专利申请和审查政策,形成反馈机制,建立工作闭环,实现良性循环。四是对这几年专利转化运用中相关工作进行大数据深度分析,弄清楚哪些领域存量专利多、哪些领域专利转化运用好,实现精准施策、靶向攻坚。”申长雨说。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个地方围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合力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在存量专利盘活方面,指导全国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全部存量专利的盘点和价值分析,筛选出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组织45万家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做好匹配推送。在此基础上建立专利动态盘点入库工作机制,及时做好新增专利的盘点,为可转化专利资源库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累计达102.5万次,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转让许可达12.7万次,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申长雨说。
其次,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筛选出9000余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按需匹配专利预审、专利导航、转化对接、投融资等个性化服务。指导各地围绕细分产业链开展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培育了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支持8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第三,在优化政策机制方面,指导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建立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专利转化尽职免责改革,支持地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安心屋”等试点,积极推广“先使用后付费”“开放许可”等转化模式,助力更多中小企业高效、低成本使用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