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17 17:45:50 股吧网页版
进出口波动之中保持高位,关税战下中国外贸如何应变|“十四五”规划收官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缪琦

  对中国外贸人而言,“十四五”时期无疑是一场严峻的大考。全球疫情与贸易摩擦的双重冲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

  然而,在这风云激荡的5年里,危机与机遇并存——外贸不仅上演了亮眼开局,而且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有增无减。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工业化的未来》报告,中国的工业产值预计将在2030年占全球总量的45%。

  “对外贸易的增长根本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一旦生产力够强、效率够高,这个国家能为全球提供产品的能力就越强,这将形成一个趋势。”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詹宇波告诉第一财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说明大家对中国参与全球分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是有共识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世界不仅没有与中国脱钩,反而更加依赖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对第一财经表示,中美之间的直接依赖程度下降,但间接依赖程度却在提高,因为中国产业链与第三方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从增加值来看,美国对于中国的依赖程度反而在提高。这也是“十四五”期间的一大变化,

  屠新泉表示:“过去几年里,不仅仅是市场在变得多元化,还有生产也在走向全球化和多元化,中国产业链和企业开始走出去。”这是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因素,也是结果和趋势。这种趋势变化反映的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定价能力比大家预想得高。

  波动之下保持高位

  回顾过去5年,中国外贸以高增长拉开帷幕后出现回落,又在尾声迎来了反弹。在显著的增速波动中,规模始终在高位并屡创新高。

  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进口增长21.5%。与2019年相比,我国外贸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3.9%、26.1%、21.2%。以美元计,我国外贸总值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这也是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意味着,这一年的外贸增量高达1.4万亿美元。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7%;2023年,进出口总值达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2024年,我国外贸规模再次跨越42万亿、43万亿元大关,实现43.85 万亿元,同比增长5%。

  进入2025年后,虽然1月和前2个月的进出口分别下降2.2%和1.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3%和3.4%,进口下降15.2%和7.3%;但一季度进出口恢复正增长,并在前4个月和前5个月继续保持,期间出口增长始终为正,进口增速在前6个月由负转正——202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增长2.3%。

  在7月14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用“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来总结今年上半年的外贸表现。这个总结,也大致适用于“十四五”期间在高位波动的外贸表现。事实上,中国外贸的韧性也正是源于超出预期的质量提升。

  从“新三样”到高新技术产品

  面对此前的疫情和美国频繁挥舞的关税大棒,中国外贸整体规模始终保持高位和正增长。

  王令浚在前述发布会上提到,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同比下降9.3%。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影响下,中美贸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达到20.8%。随着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有所回升。其中,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大部分中国外贸企业反馈称,美国加征的关税由海外采购商承担,在新订单整体偏谨慎的背景下,大量订单仍在继续出货。在屠新泉看来,这种趋势变化反映的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定价能力比大家预想得高。“我们的企业在出口上是有定价权和溢价能力的,所以也能够把关税成本转移给对方。”

  定价能力和溢价空间背后是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和不断提升的品牌力。在出口产品结构和供应模式上,从“新三样”到高新技术产品,从OEM(代加工)到ODM(原始设计制造)乃至定制化和品牌化,中国外贸企业近年来一边紧抓新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一边凭借供应链规模优势不断增强设计力、创新力和品牌力,向着微笑曲线两端升级。

  梳理过去5年的海关数据,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导地位不断强化。

  2021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2.83万亿元,增长20.4%,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2.9%、9.3%、104.6%。同期,进口机电产品7.37万亿元,增长12.2%,占进口总值的42.4%;其中,集成电路进口增长15.4%。

  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均超过两成。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在2024年跃居全球第二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5%。

  同期,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2%,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其中高端机床、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7%。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自主品牌比重达32.4%,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品看,创新的底色更加鲜明。”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上述发布会上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紧跟国际市场需求变化,“量体裁衣”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比如对供电紧张地区,针对性研发了太阳能充电手机;对沙漠地貌较多的地区,推出了防沙尘、耐高温的发动机等。

  支撑外贸创新和韧性增强的,还有民企占据半壁江山的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和2021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量56.7万家和民企占比48.6%的水平相比,大幅提升。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快速提升,也体现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变化。2025年前5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总额的比重为64.2%,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从此前以加工贸易为主到如今的一般贸易超六成,詹宇波提出,中国外贸不再是“大进大出”的方式,而是伴随着中国比较优势的重大变化,持续在贸易结构上实现优化。

  今年5月2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一些国家的零售商近期调整甚至暂停了对美业务,也给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海关总署的初步测算,今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增长4.7%,进口增长9.3%。和2024年相比,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有所降速,但仍然超过平均水平。就占比而言,跨境电商占外贸的比重由2015年的不到1%增长到2022年的4.9%,并在2024年占比提升至6.2%。

  吕大良表示,跨境电商是快速连接各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字桥梁”,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日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部分国家对跨境电商人为设限,并不能改变跨境电商本身的优势,也不会改变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大势。

  不确定性下“变量可控”

  在产品结构升级和供应端创新的同时,近年来中国外贸的一大亮点在于国际市场的多元化,这也让不确定加剧之下“变量可控”成为了现实。

  过去5年里,中国对美外贸有所下降,对非美地区持续上升,后者也迅速弥补了对美出口下降的缺口。其中,东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亦稳居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增速水平,并在今年上半年占进出口总值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就产供链合作而言,中国与东盟、欧盟等多地均在加速融合。其中,中欧在汽车技术上实现了优势互补,消费市场也呈现深度对接趋势。中欧同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互为第一大消费品进口来源地。上半年,我国自欧盟进口医疗保健品、箱包、首饰等占我同类产品进口比重均超六成;我国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也实现了较快增长。

  展望未来,贸易战在短期内不会结束,世界贸易环境也将更加动荡,挑战加剧。

  “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的前景将更加悲观。”屠新泉表示,不只是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放缓将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不过,他认为,中国的产业链具有完整性、高集聚度等优势,这种大而全带来的效率优势是相当显著的,也将让中国制造的综合优势“很难被替代”,至少将在10年内保持。

  詹宇波也认为,中国的产能在短期内不可能被替代,随着中国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应用创新上快于其他国家,也进一步推动着中国产品成本下降和竞争力提升。按照这样的趋势,长期而言中国制造也难以被取代。

  “中国的商品制造优势已经很明显了。”詹宇波说,在发展对外贸易的时候,接下来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原本相对不足的领域,比如服务贸易,包括外国人来中国接受教育、旅游、医疗等。缘于数字技术进步带来的数字贸易需求,在完善数字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商务部研究员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告诉第一财经,“十五五”期间,中国贸易不仅要重规模,更要在提质增效上继续下大功夫,“要看高质量、高效率的贸易占比多少,从而让对外贸易在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屠新泉提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核心还是要提高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和产品附加值,这是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增强优势的基础。从跨国企业的经验来看,中企未来要加大“出海”和国际化布局,一方面通过“走出去”绕开关税壁垒,也通过共赢的本地化投资创造更友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大的份额,对外投资必不可少,“对外投资是获取更大国际市场利益的主流渠道,不单只是出口”。资本越稀缺的地区,资本获得回报率越高,这也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机遇和动力所在。

  从国家层面而言,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也肩负着带动全世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使命。为此,通过和更多国家、地区建立贸易投资关系,进而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大市场蛋糕,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责任所在。与此同时,中国内部也需要在生产型经济向消费性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并找到新的增长点。

  “要以我为主。”白明也表示,在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同时,还要增强内循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