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7月17日电(张天源)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7月17日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香港2024年发行的可持续债券(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简称“GSS+债券”)总规模超过431亿美元,同比增长43.2%,占亚洲国际GSS+债券市场的45%。
港交所已成人民币绿色债券首选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2024年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在香港发行的GSS+债券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共计占比87%,社会债券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s)分别占比12%和1%。从发行货币来看,香港GSS+债券主要以美元(58%)计价,其次是人民币(33%)和港币(6%)。可持续贷款总发行量超过410亿美元,其中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占三分之二以上。大多数可持续贷款以港币(52%)和美元(36%)计价。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起步,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统计,2016-2023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球占比为15%。近两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连续位列世界第一,凸显中国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贡献。而香港证券交易所是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上市的主要目的地,2024年占据43%的发行份额,与2023年持平。
发行规模回调,发行主题不断丰富
虽然涨势喜人,但从本地发行规模来看,香港本土GSS+债券发行额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后,2024年速度有所放缓,整体发行规模回落至108亿美元。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最新报告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绿色债券市场发行情况较前一年缩减了约54%,仅存72亿美元。不过社会债券发行量增长了19.8%,达到31亿美元,而可持续发展债券则暴涨400%,达到5亿美元。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指出,香港政府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亚太地区政府GSS+市场的领导地位。截至2024年底,香港政府GSS+债券已累计发行282亿美元符合CBI数据库方法学定义的绿色债券,占亚太地区政府发行GSS+债券总额的26%。在2025-2026年度财政预算案中,香港政府宣布拟在2030年前每年发行价值约1500亿至1950亿港币的绿色债券和基础设施债券。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还表示,香港在2024年的标准制度建设为香港GSS+债券的高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香港于2024年5月发布了《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加强了其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制度建设,该分类标准与国际框架保持一致,界定了四个领域的12项活动。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敖漪宇表示,《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与内地《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及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所涵盖的行业相对应。在相同标准下,这将使香港能够在可持续金融发展上与内地尽可能保持同步,同时接轨国际标准。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2024年,香港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和发行品种持续增长,蝉联亚洲最大绿色债券市场,同时,如航运业转型债券和氢能项目专项债券等创新品种也相继推出,展现了香港绿色债券市场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