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国内首个专注低空飞行器气动研究的复合型风洞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天院”)正式落成并在广州南沙启用。
据悉,广天院低空飞行器风洞创新融合了航空级风洞与工业级风墙系统的优势,填补了低空飞行器从实验室研究到真实场景验证的基础设施空白。该风洞的落成和启用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引擎。
此外,全空间无人体系综合试验场同日启用。该试验场包括物理试验场和数字试验场,物理试验场由33平方公里空域、垂直起降场、滑行跑道、5G—A通感一体网络、测风雷达等组成,数字试验场包括协同设计平台、超算中心、数字孪生中心以及全空间无人体系管理服务平台。
依托低空飞行器风洞、全空间无人体系综合试验场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天院可向无人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监管机构等单位提供产品质量攻关、技术指标测试与验证、应用场景开拓以及产业培育等服务。目前已接到深圳海关、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汇天”)等发来的测试需求。
广天院低空飞行器风洞试验平台负责人尚祖铭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往广东企业需远赴哈尔滨等地进行类似实验,排队时间最长可达一年。粤港澳大湾区低空飞行器风洞建成后,从协调到完成实验仅需三四个月,提升了研发效率,降低了成本。今年将面向企业开展服务,目前已经排了四五个型号了。”
在低空经济领域,广东正不断运用“空域资源”这把钥匙,重塑产业新格局。据不完全统计,仅2025年6月份以来,广东就密集审批/备案近10个低空经济重大项目,总投资超66亿元,形成“多点开花,连点成网”的布局。
此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从加快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积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提升低空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低空制造高地等八个方面,提出了29条发展举措,提出到2026年实现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领先优势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产业基础与应用场景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有力,大湾区在政策探索方面走在前列;二是产业基础强大,大湾区低空经济重点领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三是应用场景广泛,大湾区城市往来密集与低空物流场景应用多元。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三个重点城市已形成各自低空经济产业优势。广州低空经济在生产制造端和运营端协同发力,飞行汽车、农业无人机、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等细分领域发展较快,在制造领域,拥有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鹏汇天、亿航智能控股有限公司等长期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
深圳具备成熟的无人机产业链,聚集了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头部企业,形成了集模具制造、平台开发、产品制造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而珠海是中国通用航空的重要基地,拥有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航空企业,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
万联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天旭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完整性和产业规模上具备领先优势,在政策、产业体系和创新动能方面均有较强支撑,并具备一定商业化条件,未来在空中物流、通勤、旅游等众多行业的应用场景有待拓宽。此外,相关的管控中心、数据中心、起降停机坪等建设有较大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