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北京报道 7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会上,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肉牛奶牛养殖一度出现较长时间亏损,请问目前市场形势如何?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养殖场户纾困?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黄保续回应表示,去年以来,针对肉牛奶牛养殖亏损问题,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多措并举帮助养殖场户渡难关。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肉牛养殖总体已经实现扭亏为盈,奶业纾困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在肉牛方面,今年春节后活牛价格触底回升,肉牛行情快速回暖,养殖形势持续向好。据监测,肉牛养殖已连续3个月总体保持盈利。
在奶牛方面,产能适应性调减和养殖节本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监测6月荷斯坦奶牛(即黑白花奶牛)存栏同比下降4.2%,公斤奶成本同比下降7.7%。
“当前,奶业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养殖亏损程度有所减轻。”黄保续表示,特别是7—8月奶牛热应激减产和冷饮消费增加,9月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国家标准实施,均有利于奶业市场复苏向好。
黄保续指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动各项纾困措施落地见效,在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上下功夫,巩固肉牛养殖向好态势,推动奶牛养殖尽早迎来“拐点”。
一方面,在政策上,加力落实纾困措施。指导各地落实优质基础母牛扩群提质等扶持政策,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持续强化信贷支持,加强奶牛养殖场户动态监测和帮扶支持,有序调减产能,控制新增产能,稳定市场预期。
另一方面,在生产端,抓好节本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抓好优质饲草生产供应,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国产牛肉质量分级标准,推动牛肉优质优价。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和奶业深加工科技攻关力度。